二线厂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引入笔记本“老将”刘东援不到200天,清华同方笔记本部门再次宣布换帅。
同门师兄清华紫光的日子也不好过。近一年多来,曾经是国内笔记本前三名的清华紫光没有推出新品,紫光笔记本几乎从市场消失。
人事动荡只是开始“刘总已经离职,但是否会留在同方还不清楚”,日前,从清华同方传出消息,刚刚上任不到200天的笔记本部门总经理刘东援已经悄然卸任。
2005年年初,一个公开的说法是,同方笔记本事业部主管王百川由于负责的部门过多,将笔记本事业部经理的位置交由刚刚从TCL离开的刘东援。
刘东援创立过友邦在线等品牌,旗下Winbook品牌当年在国内笔记本领域也曾有过不小的知名度。2003年,TCL收购友邦在线并成立TCL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之后,业界女强人俞翠薇和刘东援分管TCL数码和笔记本事业部,去年两人都离开了TCL.2005年1月5日,刘东援开始在同方笔记本事业部上班,仅仅过了半年多,刘东援又从同方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上神秘离职。
清华同方的解释是“由于个人原因离职”,但业界普遍认为是由于清华同方笔记本业绩不佳造成的。
根据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公布的2005年半年度报告所显示,计算机产品、商品销售的收入为171725万元,业务成本163681万元,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0.21%降至4.68%,而其他两项主营业务毛利率均高于20%.业界猜测刘东援的离职可能与业绩目标无法达成有关。
今年刘上任以来,同方笔记本在渠道的专卖店增加了布局,在产品价格方面进行了调整,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方笔记本的销量维持在每月1000台左右,根本无法与一线品牌抗衡。
清华紫光的情况更为让人担心。
根据IDC、赛迪等机构的数据,清华紫光2002年就占据了中国生产的笔记本市场第三名的位置,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清华紫光没有推出新机型,产品几乎从市场上消失了。
调整应对寒冬2005年笔记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主流价格线从7999元一路杀跌至4999元,除联想、神舟外,包括方正、TCL、同方、紫光、七喜、新蓝、海尔在内的本土品牌情况均不佳。
为了应对已经到来的寒冬,国内不少公司对笔记本部门进行了裁员,或者直接将笔记本部门合并到其他部门。
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正酝酿将旗下家用电脑销售事业部、商用电脑销售事业部、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数码产品事业部等部门进行重组。
同方准备将笔记本业务只作为PC部门的一个业务存在,笔记本业务负责人向PC部门的负责人汇报。
TCL数码的结构调整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TCL台式PC部门合并了笔记本部门。
1998年就进入笔记本市场的紫光曾经颇有市场,当时紫光以“新价格主流、新品质主流、新设计主流”为产品内涵的一系列产品,在形象设计上有不少亮点,而轻薄时尚的定位也比较适合年轻消费者。
紫光笔记本电脑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推出笔记本电脑GPRS应用方案、第一个推出主流P4万元机、第一个推出轻薄的P4笔记本电脑、第一个推出AMD速龙移动CPU笔记本电脑的厂商、第一个推出女士专用笔但近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笔记本市场的竞争,除一线国际品牌之外,又有夏新、TCL等家电巨头,而台湾企业华硕、宏碁、明基的攻势也越来越猛。
清华紫光却陷入一年不推新品的境地,市场份额节节败退。
紫光笔记本事业部的危机也代表了很多中国生产的品牌的危机:在产品线看似高中低端产品都有,但高端只是形象,中低端产品才有市场,缺乏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在研发上并没有真正的投入,过度依赖OEM厂商。
剩下的就是渠道和市场能力。
依靠政府、教育等行业大单已经是国内二线厂商生存的主要来源之一。往往中国生产的笔记本厂商半年的零售量还不及一个行业大单重要。
但这种“依赖大单型”生存还能持续多久呢?(n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