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
施振荣先生是我过去十分景仰的企业家,但是,最近施先生的言论使得我这个追星族不得不站出来,给他泼点冷水,进点谏言,以维护我心中偶像的完美。
第一,施先生不要急于做“IT教父”。大陆的媒体十分善待外来的企业家,包括台湾
地区来的施先生,因此,封之为“台湾IT教父”,但是,施先生似乎并不满足只作“台湾IT教父”,而急于把前面的“台湾”两个字去掉,做“IT教父”。我想能够在当今世界上称得上“IT教父”的候选人有许多,包括IBM的沃森和郭士纳、苹果的乔布斯、Microsoft的盖茨、Intel的葛洛夫、思科的钱伯斯、戴尔的迈克尔,甚至Samsung 的李键熙,这还不包括网络时代的新秀,诸如亚马逊的贝佐斯、电子港湾的欧米代尔和惠特曼。而相对于这些候选人而言,尽管施先生缔造了宏基伟业,但是与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企业相比,应当有所差距,如果自封“IT教父”似乎有点名不副实,反而破坏了自己已有的声誉。
第二,施先生更不要轻易突破IT界限,急于自封“品牌先生”。在大陆,的确有人通过一本书、一系列的演讲成就了“一方霸主”,而施先生似乎也想通过自己的新书去拓展自己的疆域,但是,施先生应当清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是风险巨大的,从IT拓展到品牌谋略,最好还是固守IT业内的品牌策划,而不要过度扩展,因为产业之间差距很大,施先生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仅仅限于IT界,况且,大家都知道,一个领域的成功模式是无法成功复制到其他领域的。
第三,施先生千万不要学习其他台湾“传教士”的做法。目前,有许多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学者,通过出书立传、演讲咨询,传授经营之道。的确,这些知识的传播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许多益处。但是,走江湖式的、包治百病的布道,走马看花式的诊断,与“教父”的确有点像,但是,毕竟不是传世扬名之法,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与经营阅历决定了他或者她的局限性,决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比如,施先生传授全球化品牌大战略,而硬要套用到区域品牌战略上,这绝对不是施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