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钦玲
在中国生活五年的黄恩龙,喜欢说“我是中国人”,“我是北京人”,“IMC是一家中国公司”。尽管中国人认为他是位“老外”,把IMC看作外资企业,但他还是坚持这样说。
因为参加即将召开的MMEC(中国多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2005推广活动,我认识了Eldon C Hylton,一位温文尔雅的美国人。他有一个很中国化的中文名字——“黄恩龙”。MMEC 2005的主办单位有三家:北京多媒体行业协会、美国计算机协会和黄恩龙2004年在北京注册的国际媒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IMC)。黄恩龙是MMEC 2005的三位组委会主席之一。
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绝大多数在美国本土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黄恩龙则是在中国注册成立公司,在中国播种,再利用他的国际运作经验,把公司培养成一个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化公司。一个美国人创业在中国,黄恩龙的选择是个异数。
为何在中国创业
“我热爱中国文化,觉得自己的技术背景、工作经验在中国会更有用武之地,很多想法在中国更容易实现。”
在中国生活五年的黄恩龙,喜欢说“我是中国人”,“我是北京人”,“IMC是一家中国公司”。尽管中国人认为他是位“老外”,把IMC看作外资企业,但他还是坚持这样说。
他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他在加里福尼亚州长大,他的很多邻居、同学都是中国人。他过去25年的职业经历都是国际性的,欧洲、亚洲、南美州等国家和地区都留下过他工作的足迹。他告诉记者,“中国发展很快,为世界瞩目。我热爱中国文化,觉得自己的技术背景、工作经验在中国会更有用武之地,很多想法在中国更容易实现,我又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所以我留了下来。”黄恩龙的一些美国朋友说,对于他决定在中国定居、发展,他们并不感到奇怪。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国界概念的人,一直在做一些国际性业务,又很喜欢中国文化。
25年来,黄恩龙一直致力于技术和投资领域。他曾经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位于休斯敦的Telesat通讯卫星公司,还曾担任美国德州William Y. Harry通讯投资公司总经理、Technology Futures通讯投资公司财务总监。来中国之前,2000年2月,黄恩龙作为主要发起人创建了DivXNetworks多媒体技术公司,并担任该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DivXNetworks多媒体技术公司从美国和亚洲的投资机构获得第一轮560万美元的融资。现在,他所有的精力都在IMC上。
黄恩龙认为,中国多媒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IMC可以在中国获得很好的发展。他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解释为什么在中国设立IMC:中国有很多高等院校,多媒体研发实力强大;中国有很多有创造力的人才;中国法律已经比较健全,多媒体领域艺术家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