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芳 徐晨华 发自广州
“下一步要把在内地最后一家分公司撤掉,现在还有几个人在上班。”近日,黄澄波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郑重透露道。
黄澄波是Hong Kong权智(国际)集团(0601.HK)广东权智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其公司之前
主要生产“快译通”电子词典,他提到的在内地最后一家分公司就是深圳分公司。
最后一家分公司
快译通曾经是中国电子词典市场的主力企业,其进入内地市场已经有十七八年的历史。不过从2004年开始,整个电子词典市场竞争激烈,快译通在内地的市场也急转直下。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2年,快译通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规模较大的分公司,市场高潮期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在快译通的组织架构中,各地的分公司相当于“省包”的角色,主要承担营销的职责。
从去年年底开始,出于成本控制等目的,快译通陆续撤掉全国所有分公司。到目前为止,深圳分公司是仅存的最后一家,但员工已经得到了分公司将要被撤的通知,现在只在进行一些收尾和清理工作。
据黄澄波介绍,按照惯例,快译通每年有七八百万的广告投入,但“今年上半年基本没怎么投”。
在公司发展最好的2002、2003年,每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4000万~5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黄澄波称,每个月仅有1000万~1200万左右。另据公司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有些月份的销售额仅有300万~400万元,市场严重萎缩。
内地电子词典市场收入在整个集团中的份额也有大幅下滑。据黄澄波介绍,Hong Kong权智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国际业务;二是为夏普OEM电子词典业务;三是PDA手机业务;四是内地市场业务。
在内地电子词典发展最好的时候,这部分业务占集团的1/4左右,现在只占到1/8不到。
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由于集团不满意内地市场的现状,已经从总部派了一位“意在取代黄澄波”的副总经理到任,内地市场的总负责人黄澄波将面临退休或其他安排,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黄澄波的确认。
市场整体在“缩水”
电子词典市场萎缩影响的不只是快译通一家。
据记者了解,在电子词典市场发展最好的2002年,市场上的品牌共有50多个,事到如今,主要品牌只剩下10个左右。
好记星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文良曾经说过:“市场上有一个怪现象:每年到了开学前,市场上就会冒出大量的听都没听说过的品牌。销售高峰一过,这些品牌就销声匿迹。”
据黄澄波介绍,去年的时候,市场上的小品牌还有20~30家,而“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只剩下快译通、好记星、文曲星、诺亚舟等几个大的品牌。从2004年11月开始,大部分厂商都停止推出新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存货。
“电子词典行业整体下滑了50%以上,下一步还会继续下滑。”黄澄波这样对记者感慨,低端电子词典已经毫无利润可言,只有中高端的产品在市场上还会有进一步增长。
随着电子词典厂家的大量涌入,电子词典全年的产量达到800万~1000万台,市场已严重饱和。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词典技术的成熟,电子词典已经由高科技产品变为普通的消费电子产品,技术门槛不断降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价格战的兴起,原来800~1000元的电子词典已经基本看不到踪影,200~500元的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
黄澄波认为,现在的教育体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只适合于英语单科目的电子词典表现出了不足,它的目标用户逐渐变为对英语有特殊需求的大学生以及白领工作人士。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学习机、PDA、掌上电脑等的替代作用成了电子词典市场萎缩的“催化剂”。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总经理徐晓新认为,近几年,电子词典市场被学习机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不过被淘汰出局的一般只是一些小品牌厂家,由于每年的学生市场比较稳定,电子词典市场仍能维持一部分厂家的生存和发展。
转型
黄澄波认为,数码电子产品不会消亡,消亡的只是某些产品种类,而快译通也不会放弃电子词典,但公司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个新的产品种类——学习机上。
年初,快译通曾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市场上14个电子词典品牌中,没有推出学习机的只有快译通一家,好记星是最早进入学习机市场的电子词典厂商。
由于学习机还处于市场启动阶段,市场增长迅速。黄澄波介绍说,学习机只是一个硬件,软件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个性化下载,非常符合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虽然在销量上才刚刚起步,但由于学习机的售价比较高,学习机和电子词典在公司销售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明年更会达到2:1。
除了在主营业务上进行转型之外,快译通还会在渠道上进行变革。黄澄波解释说,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利用分公司可以迅速地启动市场,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分公司的运营成本太高,在代理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分公司已经不适应公司的发展。
徐晓新认为,按照发展趋势来说,功能更加全面的信息工具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