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人才断层困扰行业发展 IT外包该如何应对
网友【老编】 2006-12-04 21:23:19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文/缪炀

对于博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平来说,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业务良好运行的大环境下,公司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年底前,将人员规模从现有的700 人扩大到1000人。

校园招聘、网络求才、传统招聘会,加上猎头、企业内部推荐和自行物色——庞大的扩张计划下,陈小平运用了各种招聘手段:“我们根据招聘人才的性质和层面不同,分别制
订招聘计划。”通过努力,300 人的招聘目标在今年看来应该可以完成。然而,明年又将怎样?

人才问题困扰行业发展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这句因电影《天下无贼》而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其实也反映了相当多企业管理者的心声,业界流行各版本段子反复揭示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和恐惧。而在某些人才紧俏的行业,一切则变得更加直接: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办公室熙熙攘攘工作的员工身上,在员工下班后即小于等于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并无限趋近于零。

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阻碍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飞速发展的产业如外包领域,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它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5 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同时人才缺口将从当前的15万左右发展到40万以上。

“和印度公司比起来,我们连蚂蚁都算不上。”国内某外包企业负责人如是说。截止到2005年初,国内软件外包企业超过600 家,规模最大的已达到2000人。但目前达到2000人规模的企业目前只有7 家,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我们与国外还存在相当差距。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和同样回报巨大的外包市场需求面前,普遍还处在急速扩张的成长期企业们不会选择退出。

有业内人士曾放言:“目前只有招不够的人,没有做得完的单。”一边是供应有限的人才市场,一边是看来需求无度的外包企业。在这种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的环境下,企业已无暇考虑人才供求间的矛盾,一切为了企业规模:如果不能解决人才问题,带来的结果将不只体现在规模效应无法形成、整体成本的居高不下上,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企业现有业务层面的提升。

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贫血的企业难以应对市场挑战。不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人才积累,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扩张,这已成为相当多企业对当前市场状况做出的本能反应。几乎所有外包企业都在努力扩大企业规模,更不用提正在门外徘徊和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众多企业,一切使得本就看来有限的人力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人才供求矛盾

人才在哪里?怎样解决人才问题?在各种高层论坛中,人才方面的种种问题被一再提出,并尝试求解。

据Gartner 统计,中国至少需要400 万IT人才。目前中国已培养了近60万名软件专业人员,每年毕业的大学计算机专业生源超过10万,但当前中国软件人才在数量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数量之外,人员质量也是众多企业在选材时考察的重点。“工作经验是买不到的,”阳溢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北亚区销售总监杨嘉辉如是说,“而且有些经验是不可替代的。”无法有效量化与衡量的质量指标,常常以工作经验的形式被考察——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很少有企业愿意用毫无工作经验的人。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外包领域,毫无这方面工作经验的人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适应企业业务,进入工作状态。从企业运营角度讲,无论从业务需求、时间、成本和资源占用上看,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同时还要承担不小的风险——IT领域的人员流动率较其他行业来说相对较高。对于不少成长中的企业来说,这种投资与风险都难以接受。

一方面,众多企业感慨人才难求,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在人才市场中苦苦寻觅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并不重要,市场上需要的使真正能与产业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在大连举办的2005年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上,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一语道破这一看似矛盾现象的问题实质。

发现瓶颈

博彦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郑潜认为,对于外包企业来说,一个合格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素质:必备的专业技能(即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工具软件)、语言能力(起码应具备双语能力)和职业能力(如沟通、适应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等)。

以学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无疑是向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主力。但一直以来,就有观点认为学校只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即毕业生能较一般人在更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而在学校学到的内容上往往只能作为打基础,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在知识迅速更新的IT领域,则变得更加明显。

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全国范围内先后成立了35所软件学院,以缓解人才方面的供求压力。与计算机系的区别在于,软件学院在课业设置、选择和教育模式上也有了重大突破。

“软件学院较计算机系来说,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博彦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负责人郑潜说。即使这样,很多外包企业仍然发现,不少前来应聘的学生对一些常用工具软件闻所未闻。

除了课程设置外,另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就是工程实践。当前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这一核心环节上,很难突破传统的实验和课题研究模式。虽然有不少学校尝试和企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但多数还处于磨合过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就是难以管理,我们很难按员工标准去逐条要求他们。”博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平说。

管理外的另一问题就是企业时感难以安排这些“准雇员”的工作。拿真的项目来做,每个项目都有进度和成本要求,没人敢拿企业的信誉去冒险;如果做虚拟项目,企业又缺少相关人力资源(如项目负责人)来进行指导。此外,实习时间的长短也成为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更不用说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不少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在学校从未听说过的工具软件上。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不少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工程实践过程中收效相对有限,很大程度还停留在某项具体工作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企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必要的运作方式就更是知之甚少。

“毕竟,象东大和东软这样紧密合作,形成产业的成功案例是少数。”郑潜说。达内科技(中国)公司助理CEO 孙莹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这需要学校领导以企业家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但在操作方式和策略上,都会因缺少成功案例而面对各种挑战。”

掘金人才断层

顺着人才供求矛盾缺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才断层,它代表了当前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间存在的差异鸿沟。幸运的是,问题和需求后面紧跟着的常常就是备选答案和商机。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都在寻找弥补人才断层方式效办法。

企业跨行业整合

“我们希望为所有软件外包企业培养和提供人才。”博彦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郑潜说。

作为一家有着10年外包行业背景和经验,拥有包括Microsoft、ORACLE、SAP 和SUN 等世界知名公司在内核心客户的专业外包公司,博彦正在尝试进入之前并未涉足过的培训领域。为此,博彦考虑了两年。

最初的困惑来自人才难求。“起初,我们往往需要面试10个人,才能从中找出1 到2 个真正适用的人才。”郑潜对此深有体会。博彦也曾尝试过和一些培训公司合作,进行员工培训,甚至让他们帮助推荐人才。但结果无疑较博彦的理想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博彦认为,国内外包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郑潜说。

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在包括专业技能、语言和职业能力这三大知识领域对学员进行培训,成立项目组,在符合规范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资深项目负责人的指导,进行真实项目作业,通过这些有利条件吸引并培训人才,确保为业界提供合格的可用人才。博彦安排了周密的计划,对此显得踌躇满志。

有培训行业内人士指出,进入培训领域不仅需要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还需要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必要的经验。作为新生力量,博彦能否应对跨行业的挑战?此外,如何解决不同企业间的文化与运作模式间的差异,避免培养出的人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博彦在这个领域有着十年经验,积累了大量人才和丰富的经验,”郑潜说,“我们将从博彦多年的基础和实践中提取出有共性的东西,并将其变成适用于整个行业的课程。”据介绍,首期100 人左右规模课程已经爆满,将在第三季度前期开课。

企业正在通过自身跨行业的整合,寻求人才问题的解决之道。

培训机构的尝试

早在成立之初,达内科技(中国)公司就将IT人才外包服务定为公司发展主要业务之一。

IT人才外包服务也称人才租赁服务,目前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国家被广泛采用,是解决项目人才紧缺与控制成本之间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这项服务,一方面企业不用再担心人力资源相对定单过胜而产生的相关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可供随时调用。

“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孙莹,达内科技(中国)公司助理CEO 这样表示。作为一项通常由专业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达内将人才外包服务融入了培训机构的特色。据孙莹介绍,企业需要的外包人才通常分为普通和高级人才。达内培训的学员通常作为普通人才向企业推荐,而高级人才则主要来自达内自身的专家和教员。

由于不存在传统外包企业的规模问题,达内在成本和运营风险上都具有优势,同时它还拥有稳定中不断增长的学员作为人才资源库。“仅 2004年一年,我们就先后与20多家企业开展过合作,”孙莹说,“人才外包市场的需求非常可观。”虽然达内当前的人才外包运作模式有时会限于自身规模和人员素质而不得不放弃一些机会,但作为一家以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随着公司和学员规模的成长,这种局限性将逐步向规模优势转变。“培训仍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培训的人才也不仅仅只针对外包市场。”孙莹说。

作为将IT人才外包服务定为公司发展主要业务之一的培训公司,我们很难相信达内在机会成熟时不会在此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尝试。

学校教育的变革

作为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输送的基地,学校正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求变。

在2005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上,“构建IT教育与产业发展和谐生态链”是会议的主题和所有来宾的共识。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怀进鹏、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高德远分别就人才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建议。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水间英光则详细介绍了日本IT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将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内院校正在对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尝试。

完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是目前各主要教育机构正在努力的方向。日前,为向软件企业提供系统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服务,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软件行业协会、IBM 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软件企业高级人才培养工程——IT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将为软件企业提供一个开放、权威的深造平台,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帮助个人和企业共同成长。此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为行业培养1000名IT项目管理人才,推动各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

雄厚的教育资源,成熟的运作模式——学校的变革,才是从根本上对人才断层放出的胜负手。

当前,人才问题还只是被提出和高度重视,说彻底解决还为时过早。而其造成的影响,已不容任何人忽视。针对这一问题的现行措施和解决方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效应,更不能排除一些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影响人才问题解决的另一因素,源自人才自身的习惯——统计显示,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择业,选择就业前充电的只是极少数。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变片面局限为完整全面,这些需要人才、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促进国内外包产业发展,国家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鼓励和提倡这一问题的早日解决,人才问题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

谁能成为问题的终结者?答案并不重要。其实,所有人更希望看到的结果是一个稳健成长的外包产业,和一个和谐共存的人才培养体系。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4 21:23:19  回复

回复/评论:人才断层困扰行业发展 IT外包该如何应对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华人在近期出入境美国,绿卡和签证的持有者须知!
  2. 中方意识到谈判时机已至?迅速派出“王牌代表应邀”和美国财长会面了
  3. 近半数中国小包裹的接收人是贫困美国百姓?
  4. 遭遇无故吊销学签,藤校的中国留学生起诉且赢了🇺🇸国土安全部!
  5. 川普总统:在未来几周内开始发放“金卡签证”
  6. 独自搭乘美国硬座火车,52小时横穿美国!
  7. 中国的中产家庭,送孩子赴美留学就是鸡肋之举?
  8. 美国《时代》周刊:DeepSeek【梁文锋】
  9. 台湾政府:一场误会呀
  10. 川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意外后果
  11. 美国驻华大使馆:“赴美生子”一律拒签
  12. 华人科学家再次遭遇系统性排查,75%留美学者“萌生去意”!
  13. 中美博弈2.0了?川普政府“百日执政”,撤回对华善意!
  14. 中国“不陪川普玩”了… 从此不理会美方闹剧!
  15.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16. 马斯克的丑闻?和多名女性有染,有上百个孩子?
  17. 这小伙年仅25岁,已经是百亿美金公司的创始CEO了!
  18. 这位美国年轻人在中国玩儿一圈,浪费掉美国政府的16亿美金?
  19. 瞄准美国公民了?川普总统的“驱逐行动”在变本加厉
  20. 让人意外!股神【巴菲特】突然宣布退休
  21. AI半壁江山是中国人?黄仁勋“敲警钟”:美国须觉醒!
  22. 美国人在凌晨三点排队,不为苹果手机… 竟然是为中国毛绒玩具“拉布布”?
  23.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24. 【读懂AI Agent】MetaGPT、Mila、斯坦福、耶鲁、谷歌的合作论文
  25. 美国小伙儿在武当山修行十余年,终于获得“中国绿卡”了!
  26. 2025年,必须认识的一个英文单词 ~ tariff
  27. 中美关税战的最佳写实作品~乌合麒麟发布《就不跪》
  28. BBC:在川普政府的关税打击下,为何中国不低头?
  29. 在量子世界“玩儿游戏”?物理学家展示了量子计算机的新前景
  30. 美国“大规模”取消国际留学生的签证
  31.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32. 百万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川普政府的百天?
  33. 哪些关键技术决定了如今大模型格局?Google的首席科学家“万字演讲”回顾AI发展的十年
  34. 关税战持续了96小时… 突然大反攻?
  35. 贸易战的结局已定?中美两国“各退一步”?
  36. “240小时免签”和“离境退税”叠加组合,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18.189.192.24, 2025-05-15 11:49:58

Processed in 0.08175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