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天宇
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一直是TCL奋力拼杀的战场,李东生本想大有作为,打造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结果偏偏事与愿违,好梦难圆。
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笔记本市场总销量达到210万台,而TCL笔记本仅有2.98万台,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2005年1至5月,TCL笔记本的销量仅为1万台左右,以此推测,今年再想跃上一个新台阶,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人把TCL笔记本受阻的原因归结为:“频繁的人事变动,不可避免会影响TCL笔记本在市场上的表现。”
这个结论显然是本末倒置了,恰恰相反,由于TCL笔记本在市场上表现不佳,让李东生大失所望,恨铁不成钢,才导致频繁的人事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到TCL笔记本的突破。
那么,TCL笔记本牛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品牌的认知度不高。
TCL在国内无人不晓,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千千万万消费者只知道,TCL的电视机畅销,TCL的手机也很流行。要让消费者承认,TCL笔记本跟它的电视机一样好,这并不容易。从1998年5月与台湾致福集团合作成立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算起,充其量也只有7年的积累,而TCL笔记本的历史则更短。可以说,在国内笔记本市场上,要论笔记本的知名度,恐怕数过20家也轮不到TCL。
一线品牌的强势挤压。
笔记本的技术含量比台式机更高,消费者对笔记本的质量要求也更加挑剔。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IBM、联想、戴尔、惠普、华硕等前10大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余下的10%的份额,有50多个品牌在拼抢。份额之小,竞争之激烈,无不让TCL笔记本步履维艰。在中低端市场上,售价6999元的TCL B10今年3月的用户关注度很高。但是,一线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大幅度降价,TCL笔记本已无优势可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性价比处于劣势地位。
从消费心理上看,消费者选择笔记本电脑,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质。一线品牌拥有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无论是产品的款式,还是新产品上市速度,都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因而更能充分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大众化产品,这也是神舟笔记本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在品质上,TCL笔记本并不比神舟笔记本更占优势;在价格上,TCL笔记本更是毫无优势可言了。所以,在联想(IBM)、华硕等高端产品和神舟低端产品的夹缝中,TCL笔记本的性价比只能处于劣势地位。
作为家电厂商,TCL创造了许多辉煌,但是,作为电脑厂商,TCL则留下很大的遗憾。
TCL电脑是李东生最早布下的一枚IT棋子,想当初,TCL一厢情愿地认为,TCL电脑可以坐享彩电的销售网络而畅通无阻。但是,杨伟强深入市场一考察,很快发现一个致命问题, PC对服务、渠道、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要求,与家电完全是两码事。TCL电脑从母体上剥离出来,另辟电脑销售渠道,遭遇合资方及集团内部两股压力,李东生也心存困惑,这样做究竟行不行?在IT业,TCL电脑只是一个后来者,强力打造的面向网络时代的第一款中国信息家电———“HiD”,并在“10年计划”中宣称,要在2010年实现1500亿的营业规模,结果是昙花一现。与其说是TCL电脑时运不济,不如说是他们自己错误地估计了PC市场的形势,错误地估计了竞争对手的力量。
2003年3月,TCL收购北京友邦在线,变身为TCL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TCL王牌笔记本取代了友邦的WINBOOK笔记本品牌。去年3月,TCL任命俞翠薇为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副总经理,主管整体市场推广和笔记本销售,从而加大了进攻笔记本市场的动作和决心。在渠道上,重点培养10家大型分销商,筹建1000家专卖店;在产品策略上,从以销售为导向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新产品提炼出宽屏、高亮、轻薄3大卖点,价格定位于中高端;在市场推广上,加大产品的推广力度。TCL内部的目标是在2年内把TCL笔记本业务做到中国生产的笔记本品牌第一。结果,不到半年时间,目标还停留在纸上,俞翠薇便离职而去。
目前,TCL笔记本电脑的最高管理者仍然是TCL电脑公司总经理杨伟强。4年前,杨伟强携吴士宏在TCL电脑放了一个“10年计划”的卫星,制造一个大大的泡沫;4年后,杨伟强助俞翠薇畅想一个“中国生产的笔记本品牌第一”的美梦,尚未来得及公诸于世便成为泡影。
在电脑市场上,TCL急于求成,无可指责,但是,脱离实际的好大喜功,只能是空想、梦想、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