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云) 昨日,新CEO马克-赫德开始着手惠普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惠普公司全球业务即将再次重组,实施重组计划后惠普将裁减1.5万个员工职位,特别是各地区的信息部、销售与服务部的员工将首当其冲。去年期间,惠普已在存储和服务器、打印和成像等部门开展了裁员,而今后将再度裁减1.5万人。
惠普裁员成本追戴尔
尽管惠普的裁员量很大,但大部分员工对赫德持支持态度。消息人士称:“惠普员工认为,赫德是一位有能力的领导者。这表明虽然赫德刚上任不久,却已能获得员工们的好评和信任。”
有市场调查公司发布预测报告称,惠普的裁员总量有可能超过1.5万人,达到2万人;而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此前也表示,惠普的裁员量有可能在5000~25000之间,甚至还有可能分拆一些产品线。
实际上,今年5月以来,纷至沓来的裁员大潮,使得全球著名企业几乎无一幸免。今年“五一”黄金周刚结束,大规模裁员消息纷至沓来。IBM公司因欧洲市场业绩不佳而将在英、德、法、意等欧洲国家的员工数量裁成1万至1.3万人;奥林巴斯则因上一财年巨额亏损而宣布裁员4000人,相当于其雇员总数的30%;UT斯达康,在遭受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锐减30%的窘境后,不得不首度宣布裁员1400人;Ericsson公司则关闭了其CDMA业务在美国的行政总部,并裁员250人。此外,京瓷手机将其CDMA手机生产外包,并裁员1700人。
裁员不是灵丹妙药
业内人士认为,裁员的动机一般可分为三种,即经济原因、结构重组和人员优化。不论是哪种裁员,都不能等同于破坏性创新。然而,裁员有时候会是避免破产的最后选择。如果裁员不成功,受伤害的除了员工,更有企业自身。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就像一剂猛药,能否真正实现优秀的管理人才、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成功,也是裁员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