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惠普新CEO马克·赫德的重组计划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面了,HP在《HP公布新的成长计划:优化架构、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增长》中宣布:公司宣布实施一项新的成长计划,旨在优化公司架构、降低运营成本、更加关注客户需求。预计该计划每年将为公司降低19亿美元的成本。新计划通过把销售和市场营销部门直接融入到业务集团中,达到精简组织架构的目的,并使公司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简单地说,惠普希望通过内部调整,削减成本,来推动惠普继续成长。新CEO马克·赫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平稳地贯彻执行公司的这些举措,继续推动业务成长。一家伟大的公司,不仅能快速成长,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能做到!”
但是惠普不在战略上对惠普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而是在细枝末节上对惠普进行修改,舍本求末 。这有效吗?
惠普站在十字路口
现在惠普正站在十字路口,惠普 有一个太过庞大的产品线,不论是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的打印业务,还是处于亏损中的PC业务,以及业绩平平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庞大的产品线使惠普竞争对手太多,而与不同对手竞争需要不同的竞争策略,这使惠普的战略经常摇摆不定,影响了惠普的业绩。
研究公司Pund-IT集团的分析师Charles King日前表示,目前惠普已经直到十字路口,公司的规模同IBM、戴尔等竞争对手相当。对惠普的大多数员工而言,随着公司从大量的研发转为向低毛利的业务转换,如PC和低端服务器,员工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如过去惠普自己设计服务器的处理器,如今,公司则需要Intel和AMD为它提供服务器的芯片。惠普先前的这些变化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利益。PC和服务器业务并没有给管理团队和股东带来预期的收益。
同时庞大的产品线使惠普的资源配置失调,要知道现在惠普的打印业务为惠普贡献了大部分利润来源,所以如何保证惠普的打印业务的发展是惠普最为重要的任务。但是惠普的资源配置失调容易使惠普无法在打印业务持续地投入资源以保证惠普在打印业务保持技术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而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因此惠普的未来令人担忧!
惠普舍本求末
要知道成本控制只可以一种“术 ” ,通过它,惠普也许可以暂时解决表面的问题,可以使惠普下个季度的财报更好看,来刺激资本市场对其的重视。但是不可以根本上解决惠普的战略困境。来实现惠普的实质性增长。
其实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上的效率与效力的问题。所谓 效率就是有效的做事,效力就是做有效的事。而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认为,做有效的事比有效的做事重要。因为你有效的做事,但是你做的事有可能不正确,那么你的努力白费了,你就有可能失败。我们要有效得做有效的事。
而现在惠普舍本求末,专注于对“术 ”---成本控制的追求,而忘记了对“道”---企业文化的坚持。现在的惠普,好象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惠普之道。那种对开创性技术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精神,而只关注于成本控制这个术。
正如分析师Charles King所说,“惠普的发展道路完全背离了当初联合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的设想。惠普目前多数业务的利润率非常之低已至于没有压缩的空间,如果惠普刻意要走这种成本杀手的低价格战略,那么要保持赢利必须就得在劳动力队伍上做文章。”
所以现在的惠普的重点应该是重建公司文化。沃顿商学院领导力与变革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尤西姆(Michael Useem)在给新CEO马克·赫德的建议就是, “赫德可以借鉴郭士纳(Lou Gerstner)的经验(IBM大名鼎鼎的前任掌门人)。在花了两年时间扭转IBM的逆境后——与赫德现在惠普的任务非常相似——郭士纳发现阻碍业绩达到理想目标的是IBM封闭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扭转公司局面的重大变革措施互相抵触。
于是,他开始大力重建公司文化……对赫德而言,问题在于惠普的文化是否能帮他打造出理想中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