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凯
6月30日,飞利浦与北方区总代理怡华集团联合推出了全新的飞利浦音箱产品线。面对产品线的变化,怡华和飞利浦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怡华:新团队,新渠道
事实上,在显示器渠道中耕耘数载的怡华集团董事长刘新波对新的飞利浦音箱渠道有他的一层理解。
“IT行业这么多种的配件其实每一种配件就是一个渠道模式,完全都不一样的,不代表你可以卖CD-ROM的人就懂卖硬盘,卖硬盘的人就会卖CPU。”,刘新波指出,一个产品就是一种渠道模式,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这就是他为什么不赞成完全使用显示器的渠道,而打造一套全新渠道的原因所在。
当然,刘新波也希望使用自己现有的一套渠道能够打造两个不同的产品线,因为建设新的渠道,除了新的人员,新的团队,还带来了新的成本。不过,刘新波表示,“显示器和音箱渠道的重叠性恐怕只有20%~30%。完全依附在显示器身上的话可能会冒更大的风险。”
由此,刘新波认为,音箱产品应该建立一整套全新的渠道体系,同时新的渠道和以往的显示器渠道应该有明显的不同。他也觉得目前一些音箱的渠道商并不成熟,但是,刘新波希望通过飞利浦这样大的品牌和怡华这样大的营销公司带给与怡华合作的渠道商更先进更全新的营销理念。
同时,刘新波也很希望在音箱界能够有像Samsung 、LG这样知名的消费类品牌进来,与他们一起来培育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不怕大的厂家竞争,如果说像Samsung 、LG这样大的品牌进来一起来做,可能会把整个音箱产品的形象提升,也可以给这个行业的渠道商带来国际化的营销理念。”
事实上,刘新波的意思是说,他反而怕和小的国内的一些厂家竞争,因为这样就只会在价格层面上来做文章,会不利于整个音箱市场的良性循环。刘新波表示,“现在一些国内的厂家更多的是一些价格的竞争,而没有一个销售理念,包括管理模式方面来做。比如说显示器,不管是飞利浦或者是冠捷也好,显示器的代理商都是做得很好的,包括下面的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甚至是三级的代理商。但是音箱方面,他们缺乏一个销售理念。而现在只是靠飞利浦一家去做,这样做一定会成功,但是很累,路很长。”看起来实现飞利浦期望的中国市场第一的目标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需要完成。
飞利浦:坚持提供最好的产品
不可否认,随着个人用户对音箱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分化,音箱的供应商们也必然把产品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飞利浦扬声系统有源音箱事业部亚太区销售总监劳伦思也认为,“现在消费者对飞利浦品牌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了,同时消费也趋于成熟化,几十元的产品也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了”,所以,飞利浦推广的产品也很有特点和个性化。
“便宜的产品到处都是,消费者购买飞利浦的产品我们就让他真正体会到价值。”劳伦思说。
随后,劳伦思强调了飞利浦不会在中国市场推出廉价品。他表示,飞利浦的产品都是遵循欧洲的统一标准,同时也都是全球统一销售,“我们的同一批产品除了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也销往欧洲很多国家,中国消费者现在购买的产品,欧洲用户也同样在使用。”
同时,“如果要飞利浦为了能在短期获得一些收益而牺牲品牌和产品质量,我们是绝对不会做的,飞利浦目前的产品都是全球同步上市的,都是按照国际上统一的环保标准在生产,没有两个标准,不会因为是卖给中国就降低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特别是牺牲在环保上的质量要求。
除此之外,劳伦思还表示,飞利浦出产的产品在市场上返修率相当低,就是因为飞利浦的产品在中国生产以后发往世界各地,产品不可能再有大批量的返修回来处理。“例如说,飞利浦LE1 产品,我们目前的返修率在全球只有1%。这与国内的竞争品牌相比有很大区别,他们基本上要达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