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慧
壮士断腕还是始乱终弃?--灿坤3C惊爆2005中国家电连锁并购第一案
“流通业的经营哲学就是不断地开店、改店和关店。”这曾是灿坤3C在大陆经营理念中的名言,然而这一次,灿坤3C决定不再折腾。
从2003年6月大张旗鼓地登陆上海,到之后的一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开张51家分店,刷新国内连锁卖场的推进速度记录,灿坤3C总有办法吸引整个业界的眼球。然而在迅速扩张之余,灿坤3C的账面上并没有因此而好看。去年上半年灿坤的净利润仅为111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1.13亿元净利润下降了90%,正是由于受到灿坤3C大陆业绩的拖累。终于灿坤3C决定不玩了:2005年7月6日,灿坤宣布将国内32家门店悉数出售给永乐,酿出今年中国家电连锁第一宗大规模并购,交易定价为1.4亿元。
虽然这是一个合理的结果,但并购本身的分量还是令整个IT业界朝野震动。就在今年上半年,仅仅在上海,灿坤3C还陆续开了七宝、大华等重点打造的3C卖场,这一次的出售是壮士断腕还是始乱终弃?留下一地惊诧的同时,也留给业界无数的谜团--什么原因令灿坤突然放弃?为什么是永乐而不是出价更高的国美?被收购后的灿坤3C卖场将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存在?
1.4亿--灿坤3C终易主
在收购消息传出以后,本报记者就在第一时间与当事多方取得联系。
灿坤3C的市场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灿坤3C是否要退出大陆市场”的问题时表示,“不要用退出,我们只是聚焦小家电制造,维护股东最大利益,并与永乐策略合作,创造双赢。被收购纯粹只是经营上的考虑,投资与经营不是非黑即白的。”当记者问到以后灿坤3C还会不会在“合作”后的3C卖场里参与管理之类的工作时,这位负责人表示不会,“但是有意留在3C卖场或家电领域发展的员工,我们会介绍给永乐,尤其是门店的营业员。”
随后,记者致电永乐专职处理收购灿坤3C事件的市场部经理黄建平,黄建平表示永乐家电马上会出一份公告,目前暂时不回答公告以外的所有问题。而对于“合作”以后灿坤3C的原有门店是继续沿用原有品牌还是会以永乐家电的品牌出现,或是索性出一个联合品牌,以及当永乐收购灿坤3C以后原灿坤顾客所购买商品的售后服务是否由永乐全盘接手?黄建平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不过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此次永乐收购灿坤3C不会把所有的门店都延续过来:仅上海的16家门店中,将有一半,即8家左右位置不好的、与永乐相重复的门店,永乐家电将采用退租和转租的方式来处理。
在灿坤3C四川北路店,记者看到原有的一楼卖场已经开始重新装修,而卖场搬到了二、三楼。商场人员告诉记者一楼要经营珠宝,灿坤3C已经被转让了,“以后是否还是灿坤3C的招牌我不知道,但是以前的灿坤3C会员卡都没有问题,可以在今后正常使用。”商场人员告诉记者。
去年9月以来,灿坤3C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大陆关闭近10家店,一举从原先的大陆多点开花退守为上海与福建两个大本营。而灿坤3C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几乎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年前,灿坤3C在台湾更是大本营失火--董事长吴灿坤涉嫌以高买低卖打压对手顺发公司股票,被判刑1年6个月,本已飘零的灿坤内地3C店雪上加霜。在被永乐家电收购案传开以前,已经盛传灿坤3C有意出售在大陆的业务,甚至有小道消息有板有眼地披露国美家电已出资1.6亿元收购,似乎一切都预示着灿坤3C流年不利。
终于,7月6日,灿坤3C与永乐家电联合发表了“合作”声明--“灿坤集团与中国家电零售企业三甲之一,上海最大的家电连锁渠道永乐生活电器,双方基于经营理念的契合与优势互补,共同签署资产转让合同,创造双赢。双方经过仔细评估,决定进行上述合作。今后,灿坤集团在大陆将专注于家电研发、制造,在台湾将继续精耕3C零售渠道,继续维持在全世界家电制造,及台湾3C零售渠道的领导地位;永乐则利用此次合作,不但保持和强化其在上海的领导地位,并一举完善福建区域的布局,扩大其在零售经营上的优势。灿坤及永乐共同指出,双方的合作将强化彼此的竞争与资源整合的综效,为双方未来进一步的合作开启了新契机。”
灿坤3C的美丽与哀愁
很显然,曾经叱咤一时、豪情万丈的灿坤3C将不再继续经营大陆的3C卖场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没有人否认灿坤3C先进的模式与其在台湾的成功,但是灿坤3C在大陆的两年间却似乎一直没有脱离水土不服的顽疾。事实上,灿坤3C除了在2003年下半年进入大陆市场时的短期扩张以外,在大多数的时间里,灿坤3C在大陆的经营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
在上海,灿坤3C代表的是标准的3C卖场模式,数码、家电、通讯的概念无疑给混沌中的上海IT卖场与家电卖场影射了一个清晰的发展前景。在此之后,永乐家电宣称要整改为永乐数码,IT卖场进一步向3C模式蜕变,不可否认都是受到灿坤3C加入战团的“激励”。然而由于灿坤3C店前期投入大,门店一直都是亏损,拉低了上市公司的获利。受此影响,从去年9月开始,灿坤3C连锁卖场就已全面收缩全国战线,甚至撤出其所谓的战略“重镇”成都和沈阳,后退守福建和上海两大“根据地”。以此看来,今天的打包出售实则并不出人意料。宏图三胞上海区域总裁段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是一则突发事件,其实早在一个月前灿坤3C就与他谈过合作,只是没有结果。
“灿坤3C这么多的卖场要出售肯定是一个大决策,走到今天不会只是突然的想法。我认为引线是去年他们公司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今天的局面造成隐患。”段栋说,“走到今天这一步,灿坤3C自己的原因居主要因素,说到底,水土不服还是主要原因。谁都不否认灿坤在台湾很成功,但并不说明这一套搬到大陆同样适用。去年底他们公司内部的一系列问题产生原因不明,但对公司的整体决策,包括资金链与多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
段栋表示,灿坤3C广泛布点的模式对公司经营的内耗很大,“也许他们自己是有规划的,但在我们看来,则多少有些盲目。在开店这个问题上,公司的人员与团队一般都集中在一片区域,但灿坤3C几乎全国各地都不放过的做法让我感觉很奇怪--难道他们的团队非常庞大?”事实证明,灿坤3C的大部分店开得并不成功,而管理混乱与信息反馈不畅也是重要原因。以上海为例,灿坤在这里所开的16家门店中,约有11家是无效店,比重高达75%,而业界普遍在25%左右。
“灿坤太冒进了!”赛博数码广场华东区总经理薛允功说,“在台湾,灿坤3C的成功有他的道理,但是照搬到大陆却并不一定适用。在灿坤刚刚登陆的时候,我们很当他一回事,相比起永乐、国美等家电卖场,毕竟灿坤3C在IT方面更专业一些。但是这也令灿坤更辛苦,毕竟国内的IT市场目前的消费习惯还是在传统的电脑城里。即使现在,国美与永乐都不碰DIY,连整机都不见得会碰多少,因为电脑生意利润低,又与家电的结账方式不同,无法带来巨量的现金流,而在这方面,灿坤对于大陆市场显然不够熟悉。加上一直在大陆这边亏得厉害,把主业都拖累了,我想这是灿坤选择出售的原因吧。”
患得患失--灿坤谢幕同行惋惜
对于灿坤在这个时候作出转让的决定,业内震惊之余,更多的则是惋惜。在上海,3C卖场是公认的未来趋势,而灿坤3C正是第一家以标准3C卖场的姿态出现,而永乐家电、国美,以及传统的电脑卖场都是从以往各自不同的业态蜕变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灿坤3C既是市场的开拓者,也充当了炮灰的角色。上海是内需型的消费市场,虽然电脑城一类的销售模式眼下还是申城市民的主要消费习惯,但不可否认从今年开始以灿坤3C为代表的3C卖场模式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冲击。
在这里,段栋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假设我在上海开了一家店,年营业额1000万,那么这1000万不会平白无故生出来,主要还是从传统的电脑卖场里分流过来,而1000万平摊到上海电脑卖场里数千个商家来说影响寥寥,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当初的我们还是灿坤3C都形成不了强大的冲击。”段栋说。
记者注意到,虽然灿坤3C的招牌可能即将在上海滩消失,可是对于灿坤3C所带来的3C卖场销售模式,却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同。薛允功表示灿坤3C的谢幕对沪上电脑卖场的经营与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相反可能还会带来一些好处--“毕竟市场空缺出来了,永乐家电目前在IT方面的精力投入还不及灿坤,对电脑卖场可能是机会。”而经营业态与灿坤3C很相似的宏图三胞则表示灿坤3C的落幕虽然遗憾,但是不会对宏三的发展有任何影响。“只是以前灿坤3C在的时候可以一起筑就市场,现在只留下我们一家,再要炒作市场就显得累一些。”段栋说来颇有些无奈。
灿坤3C水土不服,终于在黎明将要破晓前黯然谢幕。对于接盘者永乐来说,这是一盘必须要拿下的棋局--在永乐的大本营上海,自然不会让对手国美或者苏宁平白多出16家店来,那几乎是等于把半个上海拱手相让了。即使多花点钱,达到打压对手的目的也值了,何况陈晓只花了1.4亿,连账面价值都不到。落幕后的灿坤3C在永乐家电的旗帜下,又会以一个怎样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大陆?相信不久后就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