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多数公司都采取一种直销的方式,例如用友有约1200人的直销队伍,金蝶有700多人,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中国现在渠道还不是很成熟。
李晓艳 北京报道
“中国已经超越世界其它国家,一跃成为全球企业战略中心。”这是由SAP公司发起、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举办的一项全球调研报告白皮书的第一句话。
参加此白皮书调查来到中国的SAP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孔翰宁(Henning.Kagermann)表示,因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SAP目前在中国已超过1千人,今后将继续大幅增加研发投入。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孔翰宁表示,从来不赞同甲骨文CEO拉里-艾里森的“未来只有大而全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的说法,孔翰宁认为,今天的管理软件行业好比汽车业,必须要实现管理软件的行业化。
甲骨文之“短”
《21世纪》:甲骨文斥巨资收购了仁科,今年初还收购了原本SAP想收购的Reteck公司,您怎么看待近期发生在管理软件领域的并购事件?
孔翰宁:我认为全球出现整合并购的状况,是在SA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才出现的。甲骨文公司从2004年就开始收购活动,是因为它丧失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2002年SAP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是46%,但是2005年SAP占到了73%,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公司要急于收购,因为他们在这个市场损失了份额,必须要迎头赶上。而且要说明,SAP从来没有尝试过对仁科进行收购,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意义。
当然,我们参与了对零售解决方案公司——Reteck——的收购竞标,但我们很清楚投资是希望获得回报,而且我们认为这家公司能够提供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在全球零售方面有3000多个客户。但甲骨文愿意出一个非常高的价钱来收购它,我想因为他们更迫切地想获得零售方面的解决方案,才会采取这样一种行动。
虽然我们最终没有拿下这个标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德国公司,他们是美国公司,而是考虑到进行投资时它具体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价值。
《21世纪》:艾里森说“未来只有大而全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您怎么看?
孔翰宁: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未来会有几家大型的软件公司,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小型的软件公司,最难做的是终极规模的公司。就像汽车行业一样,会有几家大型的汽车公司,他们将为小型汽车公司提供一个软件创新的平台。
我之所以把管理软件行业比作汽车业,因为我们认为必须要实现管理软件的行业化。看一下过去的软件,并不像PC、汽车一样工程非常严密,而且软件业生产率的提高比硬件要慢得多,软件行业是每18个月才翻一番,而硬件是每六七个月就要翻一番。所以说,未来软件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看一下汽车行业的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汽车公司的大部分研发机构都同意汽车未来有80%的创新都是来自于软件,所以必须要对软件业进行工业化的改造。
《21世纪》:您认为未来软件业的格局是怎样的?
孔翰宁:我认为不可能只有一两家公司来主导创新,所以如果一家公司销售产业链上所有完整的一套IT软件的话,不会对客户有什么帮助。软件必须是开放的,但也许不是开源。当然,会有几家大型公司能够提供一个平台,SAP就是这样的平台供应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BPP(业务流程平台),我们也会邀请、帮助小型公司在我们的平台上建立解决方案。
《21世纪》:2003年Microsoft宣布进入企业级市场,并做了很多相关部署,这对未来管理软件的竞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孔翰宁:Microsoft的加入至少在市场上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尤其针对中型市场,和SAP相对竞争明显一些。但是到目前为止,SAP来自中端市场的营业贡献是30%,去年达到7亿美元,所以SAP在这个市场还是处于领先的。
但从另一方面说,SAP与Microsoft在业务和解决方案的交叉并不太大。Microsoft认为没有一个产品可以适用于所有规模企业的需求,所以在设计解决方案时,是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一些中小企业可能并不想过多的升级,或者觉得太复杂,就可以给他们做一些定制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也持有相似的观点,我们针对不同的市场也有不同的产品推出来,有高端、中端的,所以我们同Microsoft的合作是大于竞争的,最近我们还刚和Microsoft共同宣布了一个联合产品的开发。
本土厂商难出国门?
《21世纪》:SAP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但如何面对中国本土同类企业的竞争,尤其是他们在渠道和价格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本地化优势?
孔翰宁:中国当地竞争对手的情况我们是很了解的,也充分了解SAP公司的长处和短处。
首先,SAP的长处是我们已经做到了一个非常高端的水平,特别是像汽车产业,有通用汽车、大众的合作,包括像吉利这样的本地品牌的合作。我们具备协助并跟这些厂商进行交流的能力,而当地ERP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另外,很多中国公司都出现了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如果到海外比如美国、马来西亚、日本市场,要使用中国本土ERP企业的东西,就不合适,这一点我们有非常大的优势;
第三点,SAP在企业管理规划这方面谁做的最好,即使是小公司也是非常希望使用非常著名的、一流的品牌。
当然,在渠道方面,本土公司确实有优越的一面,但是中国大多数公司都采取一种直销的方式,例如用友有约1200人的直销队伍,金蝶有700多人,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中国现在渠道还不是很成熟。
作为SAP来说,不会采用直销方式,因为成本太高,所以要在这里培养合作伙伴来做一些事情,但是这需要花时间。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要建立起很好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增值的代理经销商的合作。用一个数据说明我们在中国取得的成绩,2005年上个季度我们在中国来自于小企业“Business One解决方案”的营运收入贡献率是10%。
《21世纪》:您谈到将对中国加大投资力度,具体在哪些方面?
孔翰宁:SAP会在服务现场、支持、研发等方面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力度,重点会把资源集中在以下几个产业:金融业、石油天然气行业、钢铁业和民航业等。
具体来说,在金融行业,SAP在中国已经签约了两家保险公司、六家银行;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中石化和中海油都在实施SAP的解决方案;钢铁方面我们和14家钢铁厂签了协议,使用SAP的解决方案;在民航业,我们和南方航空公司有合作,首都机场的维修方面是使用我们的MRO解决方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方案也采用SAP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