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温和急煞空调厂商
今年夏天,频繁的雨水使广州的天气显得不像往年那么炎热难耐,但这样稍显“温和”的天气却要把“靠天吃饭”的空调企业急坏了。据了解,大部分空调企业目前才完成三分之二的销售任务,而经销商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上个月,除了黄金周7天外,广州的家电大卖场几乎都没有完成空调的零售计划,即使是后期推出了特价机,但对
整体销售的拉动也并不明显,空调厂商决战6、7、8月已经箭在弦上。
文/图本报记者周裕妩
现象一:市场总量增速放缓
“今年5月份天气不算太热,加上此前因原材料涨价、国家能效标识等导致空调价格整体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空调的消费”,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如是说:“全国空调销售量虽然稳中有升,但与厂家目标还相差甚远。”
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王金亮直言,进入旺季以来,空调市场虽然在五一期间着实火热了一把,特别是三、四级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总量几乎没有增长。
科龙营销副总裁严友松也表示,今年全国各地的雨水较多,天气没真正热起来,接下来的销售很难预测。
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黄金周7天,从5月8日到5月30日,部分大卖场几乎都没有完成空调的零售计划,即使是后期推出了特价机,对整体销售的拉动都并不明显。
这也就不难理解,空调降价之声何以此起彼伏,而且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6月,除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外,各地温度将普遍高于往年,将超出此前20年平均气温1~2℃,并且成上升趋势,因此,抢在这轮气温上升前,厂商发起了旺季的总动员。
现象二:空调平均售价涨10%
但是细细看看降价的机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猫腻,去年同期标价1100元左右的一匹特价机今年已经甚少看到,代之的却是1300元左右的一匹空调主销市场,其他型号的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
据业内人士估算,今年空调行业平均售价上涨达到10%,降价的空调也不在少数,但已经集中在健康空调、节能空调等高附加值空调上。
而且记者还了解到,有的厂家不得不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甚至细致到“一地一价”,在不同的销售区域,根据市场对价格敏感度的差异,进行差异化价格调整,有些区域可能会调高,有些区域可能保持价格的稳定。
现象三:结构性缺货无法避免
而在去年首度出现的结构性缺货今年仍将困扰空调行业,究其原因,压缩机的紧缺还是关键。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美芝、日立、日本大金、广州冷机和春兰等企业先后都对空调压缩机进行了扩产,今年国内空调压缩机产能总量预计增加约700万台。
海尔空调产品本部本部长王召兴告诉本报记者:“虽然比去年来说已经缓解很多,但压缩机的供货今年还是比较紧张,结构性缺货的现象将无法避免。”
广东美芝压缩机有限公司总裁蔡其武透露,这主要是由行业现有的生产设备状况决定的,工厂现在已经是24小时开工了,每日的产量达到2.5万台,供货紧张的情况在小匹量的机型上比较突出。
空调行业将只剩10个主流品牌?
王金亮预测,在3月份的国美空调峰会上,除了格力之外,还有19个品牌,从盈利的角度而言,这20个品牌能扛过2005年冷冻年度的会很少,而在2006年冷冻年度仍然能成为有对抗性的品牌将不会超过10个,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将只剩下3个,部分洋品牌也难逃沦落为区域性品牌的命运。
空调企业的盈利状况仍在恶化,不过令空调企业稍微松一口气的是,从今年4月初开始,持续3年之久的钢铁热有所降温,钢材的价格开始出现整体性下滑,目前已经持续下滑了2个月的时间,比如空调中使用的镀锌版,在这两个月中,每吨降低了近1000元,0.8毫米的镀锌版4月初的价格在7300元/吨,现在已降到6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