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北京报道(张岚)国内数十家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都在忐忑中等待有关第三方支付新的管理文件的出台。而伴随着新管理办法的出台,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洗牌似乎已经无法避免。
在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指导性法规文件——《第三方支付索引》,对第三方支付中的银行及其客户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而同时央行表示,有关第三方支付的后续文件会陆续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有消息人士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而伴随而来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也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对于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易观国际分析师马凌认为,“随着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限临近,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组与洗牌将不断加速。同时,在目前国内4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至少有一半将出局,尤其是单纯提供支付网关、缺乏用户和商户网络的服务商,将会成为国际支付服务商进入中国的‘跳板’。”
央行新规加速洗牌
虽然《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迟迟未出台,但业界对于这个办法的大致内容并不陌生。在去年6 月,央行曾经提交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管理办法对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内的支付清算组织的机构性质、业务开办资质、注册资本金、审批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份去年提交的意见稿。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起步门槛做了明确限制,规定: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 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而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数十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的资金实力还有很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据国内一家分析公司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现阶段多达几十家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多由信息技术和通信公司发展而来,很多规模小,资质不强。
早些时候有传言称,“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牌照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张。”
YeePay公司副总裁余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2006年是第三方支付的洗牌年,市场的整合和兼并都会发生。事实上,正是余晨所在的YeePay公司导演了国内第三方支付领域并购第一案。今年3 月27日,YeePay成功并购了成都著名的西部支付公司,原西部支付公司作为YeePay易宝四川分公司,被纳入YeePay易宝品牌、技术平台及服务资源。
对于此番收购,余晨表示,对YeePay来讲,一个企业完全依靠自身有机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兼并是非常有效的扩大市场的办法;而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并购也将引导市场朝一个比较健康的方向去发展,YeePay非常高兴能够迈出这个健康的第一步。
余晨告诉记者,“这个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的上升期,同互联网、汽车等其他行业一样,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走向整合。在这种背景下,厂商之间的兼并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央行的牌照制加速了这种整合,很多中小支付公司都在找新出路,兼并和整合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市场混乱呼唤管理规范
让没有相关资质企业退出市场,几乎是所有规模较大的公司的普遍愿望。一位移动支付公司的负责人坦言,没有达到相关资质企业退出这个市场竞争,对于净化市场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自2005年初起,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就日渐白热化。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在2005年下半年高调进入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14个本地化网站“贝宝”,直接向某宝网“Alipay”发起挑战。而包括Yeepay、上海捷银(smartpay)、快钱、北京首信、网银在线在内的一大批国内支付公司也在这一时期浮出水面。第三方支付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2005年也被称为中国的“网上支付年”。
据相关统计,200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达到50多家。而众多厂商的涌现,也引发了这一市场的“非理性竞争”。马凌认为,由于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处于市场起步阶段,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成为惟一的竞争筹码,不少支付商以非理性的低价争取市场份额,出现了“跑马圈地”的短视行为。
早些时候,iResearch 总经理杨伟庆也对媒体表示,“企业数量多造成的后果就是过度竞争。在2000年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年费之外,商户同支付企业之间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2%. 但是到了2005年,在支付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免年费、分成比例低于1%的”优惠条件“就层出不穷。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BD总监告诉记者,第三方支付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不得不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业界的厂商为了争夺市场往往进行一些恶性的竞争,使得厂商的毛利率都相当低。市场的整合对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实际上是有利的。
余晨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也表示出了他的担忧。他说,支付市场发展了很多年,但前一段时间市场出现一定混乱的现象,主要是一些厂家不计成本的打价格战,在成本之下收取费用。由于缺乏管理规范,很多竞争者不按规矩出牌,从而表现的是一种无序的竞争状态,而这种无序竞争往往会把一个行业毁掉。
规范的不仅仅是竞争
在不少用户和商家对第三方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形式仍存在种种疑虑的今天,央行新政、“牌照制”的出台无疑也将让商家和消费者重新认识第三方支付。而这无论是从间接、还是直接的角度,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一个认知上的促进作用。
余晨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还不习惯利用第三方支付,他会担心有安全漏洞、病毒,或者其他隐患,他不会去用第三方支付,但事实上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人的因素。因此,我们也希望牌照出来以后,更多的人会习惯用第三方支付。”
他同时强调,“规范的意义不光是引导有序竞争的问题,支付是一个很敏感的领域,牵涉到很大的风险,因此,规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有效地进行风险的防范,对资本、流程、公司结构的设置,都是为了防范风险。”
事实上,对于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牌照制”,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持欢迎态度。余晨认为,支付行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有规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规范订得多松多紧,是一个艺术问题。太紧,可能会抑制创新,太松等于没有订。但总体来看,有规范是一件健康的事,是一件好事。
联动优势董事总经理张斌也表示,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联动优势是坚决拥护的,而且公司的所有行为都会符合政府制定的政策和规范。“对牌照,据我们现在了解,我们的条件已基本符合,我们也在尽力争取能获得这个牌照,这也是我们在努力的工作。”
第三方支付难谈赢利
与恶性竞争、政策风险、安全因素一样,用户的习惯也一直都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这一问题也是阻碍市场出现规模性突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最近几年,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慎谈盈利。
余晨坦言,“公司现在肯定是没有盈利的,今年也不会盈利,我们希望一年以后能有所改变。现在整个行业都处于培育市场阶段,支付是一个规模经济,就像修建高速公路一样,高速公路不会一天收回本来,这种商业模式完全是规模经济。第三方支付行业一样是一个长远的事情,不可能一夜之间都会盈利。”
联动优势是ChinaMobile和中国银联共同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其目前已经拥有近1000万注册用户,其中活跃用户近五成。公司涉足的业务包括订购飞机票、电影票、彩票、保险、报刊订阅、手机捐款、教育、缴费、充值等业务,每月交易额过千万。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动优势仍没能实现盈利。
“我们现在还尚未盈利,但已接近盈利。我们预计还需为之奋斗大概两年时间,因为我们的前期投入非常巨大,我们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构建了一个非常庞大、功能性和安全性能有充分保证的支付清算金融网,仅仅是ChinaMobile省级的资源接入成本就过百万。联动优势现在经营状况很好,已经到了盈利的临界点,2008年的奥运会将是我们盈利的最佳时机。”张斌说。
张斌强调,支付行业的盈利跟大家致富是一样的,致富不会一天成为百万富翁,都是经过时间积累的。你可以看到:易趣做电子商务用了四五年才达到100 万用户,然后再经过了四五年才达到1000万用户;Monternet大概是花了12年才发展到今天,1994年做SMS一年的SMS量才40、50万条;Monternet前四五年一直在培育市场,到后来找到商业模式。“所以,现在我们觉得移动支付市场最大的工作还是市场的培育,让更多的用户对我们有更多的了解。”
不过,在培育市场的同时,联动优势也开始积极向日韩等移动支付领先的运营商企业学习,包括:日、韩的现场支付商业模式及技术实现等等。对于未来,张斌充满信心,他说,日、韩移动运营商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方面发展相当快,但我们市场用户数比较大,只要通过提供好的业务,提供好的用户界面,好的感受和体验,用户积极性越强烈,我们就越有信心,目标是在2008年我们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事实上,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集体“赔钱赚吆喝”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光上述提及的公司,几乎所有的支付公司都难谈盈利。国内一家分析公司在一份针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报告中指出,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对于很多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没有找到长期固定的盈利模式。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创立品牌,扩大用户规模等“跑马圈地”上,依然是这些公司当下的重点。
关于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起连接,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问题。
根据研究机构的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经营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具备与银行相连完成支付功能的同时,充当信用中介,为客户提供帐号,进行交易资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户与商家的支付后,定期统一与银行结算;另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密切合作,实现多家银行数十种银行卡的直通服务,只是充当客户和商家的第三方的银行支付网关。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支付公司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网络支付、一类是移动支付、还有一类是电话支付。通常,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是与国内外一些大的银行签约合作,成为银行基础业务之上的增值服务提供商。它们与银行的关系,相当于SP与运营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