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的Nokia终于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处理掉了手中的“鸡肋”
刚刚卸任的Nokia前CEO奥利拉说过:“对一家公司来说,有变化是好事。”不过,这次Nokia的“好事”来得快了点。
6月22日,Nokia宣布取消与三洋公司组建CDMA手机合资公司的计划,转而与Siemens合资。此时距Nokia与三洋合资消息公布仅仅4个月。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合资变卦,现在还鲜为人知。Nokia给出的解释是:与三洋合资的条款和条件无法令人满意,“而且不符合Nokia长远成功的最佳利益”。
Nokia与Siemens的合资企业将设在Nokia大本营芬兰,双方各持50%股份,领导人是Nokia的西蒙·贝雷斯福德·怀利。据猜测,Nokia之所以会断然中断与三洋合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对合资企业的控制,二是三洋与高通的关系。
在与Siemens合资的企业中,虽然股权是平分的,但Nokia能保持人事方面的掌控。而如果与三洋合资,Nokia可能无法实现这一点,原因在于三洋和Siemens情况不同——Siemens已将其手机业务卖给了明基公司,而手机仍是三洋的重要业务之一。
另外,据Qualcomm 透露,Nokia与三洋的流产合资企业原计划根据三洋此前与高通达成的CDMA许可协议运营,这可能也是合资计划生变的重要原因。因为不论合资企业前景如何,Nokia似乎都不可能达到利益最优:做不好自然不必说,如果能取得索爱那样的成功,则相当于给高通这驾飞奔的马车再加一把力,这当然不是Nokia所乐于看见的。据此前分析师们的预测,如果Nokia与三洋合资,合资企业可能会通过向高通购买芯片获得最新技术。在与高通的竞合过程中,Nokia不得不仔细掂量。
但不论如何,实用主义的Nokia终于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处理掉了手中的鸡肋。多年来,尽管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Nokia在CDMA方面仍无法撼动高通。它是GSM的巨人,而不是CDMA的巨人。
NokiaGSM手机的国际市场份额约为38%,2005年其GSM手机销量达2.3亿部,而CDMA手机的份额仅相当于前者的1/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Nokia在CDMA方面进行半自主研发所形成的困境。
Nokia一直拒绝向高通购买CDMA芯片,而宁愿使用高通和其他公司许可的专利自行开发。但这意味着它可能很难跟上最新的技术,比如不久前高通推出的具备更快数据接入的EV-DO手机,这个技术是Nokia仍不具备的。
更糟糕的是,Nokia在CDMA方面实际上是亏损的。虽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但其CDMA手机年销量却不足2000万部,导致平摊到每部手机的成本过于高昂。与Nokia其他产品线相比,CDMA手机的毛利润率往往更低。
高通表示,在激烈的竞争中,Nokia垂直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使它无法在CDMA市场获得GSM市场那样的绝对优势地位,而Nokia又依赖于获取和维持绝对优势市场份额的商业模式,因此退出CDMA手机是不可避免的。
扔掉这块鸡肋可能会降低Nokia的营业收入,但其利润将得到改善。重要的是,它能使Nokia进一步集中力量,开拓新业务和把握新的市场机会。
面对着计算与通信融合的趋势,Nokia正在积极重新定位。它已不再将自己视为单纯的手机制造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Nokia要转变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正如当初无人料想到一家芬兰传统企业会成为手机巨头一样。这不要紧,因为Nokia是实用主义的,正像它的新CEO康培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