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otorola 对通信业热点市场数字集群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将数字集群与一键通和移动公网进行了对比,以下为其部分报告内容节选。
文/孙十一
通过对数字集群的市场定位分析,客户话务分布特点,以及与移动公网的各种技术
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在建设规划上的几个观点:
1、覆盖原则
基站规划以大区制为原则,强调室外覆盖,不考虑深度覆盖,同时初步仅仅考虑3、4级城市市区以及重点客户区域,不考虑农村覆盖,则可以降低约60-80%的覆盖成本,这里取值覆盖目标40%;
2、承载容量对比
根据话务模型相同网络资源数字集群网是移动公网的3倍容量,取值3倍;
3、用户比例
根据数字集群用户比例理想情况下约占移动公网用户的10%,由于中国数字集群建设起步太晚,即使取值1%的话,根据目前全国3亿移动用户规模也达到了300万,暂时取值1%。
4、对于重点地区覆盖
可以以微型站或直放站为主,或者以室内分布处理;
5、初期不考虑容量需要。
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字集群网络的建设成本如下,假设移动公网的成本为1,则可以根据以下方式计算出集群公网的成本:
1*40%*1%/3=0.133%
可以看出建设一个数字集群公网的成本仅仅为一个移动公网的0.133%,即使将用户比例增加到10%,并且进行全面覆盖的话这个数字也仅仅是3.333%,同理各种配套、传输、维护等成本比例相同,同时这些都没有考虑以下因素:
A 、 由于集群业务用户对智能网业务要求不高,则不必要考虑过多的智能网成本;
B 、 10%的用户比例是很难达到的,这是Nextel在建网初期即基本同步推出了PTT业务,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竞争该项业务,而当前数字集群市场已经暗流涌动, POC业务的成熟推出肯定会造成一些非专业集群客户的摇摆和流失,同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程度很低,对数字集群的需求不像西方发达国家强烈,达到1-5%的用户比例则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C 没有考虑密集地区的容量要求
从这个成本数字比例来看很小,当然实际情况会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而变化,一些必需的成本可能会增加,这个数字未必是绝对准确的,但是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出一个数字集群网络的成本非常之低。
6、网络建设、规划及成本分析误区
基于以上对网络的建设分析,可以看出数字集群网络具有的不可比拟,甚至匪夷所思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当前对集群的很多认识仅限于一些概念,误区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A 难以置信,甚至在专业领域很多人都将数字集群与移动公网的建设规划混为一谈,导致某些出炉的规划方案和成本分析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B 基于主要以覆盖和性能要求的数字集群来说,其最根本的成本是覆盖成本,由于数字集群的话务模型取决于运营商对数字集群网络市场的定位和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所以数字集群的网络容量是很难用每线多少用户或多少爱尔兰确定,根据本文分析取值为3倍移动公网容量,还要参考设备选型和覆盖、以及相关技术指标,所以在采购设备时单纯考虑每线多少成本是很不科学的,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比较科学的成本分析应该建立在以覆盖为主要参考的综合测算结果之上。
7、移动公网启动POC的成本优势
这里为了做出对比,将国内的移动联通提供POC业务的成本做一简单分析,由于POC业务是建立在2.5G/3G基础之上的增值业务,所以移动和联通需要投入以下成本:
A 移动需要将目前的网络升级到2.5G,即需要GPRS支持,目前大多的网络都基本上达到了2.5G;
B 联通需要将目前的CDMA全面升级到CDMA 1X,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网络基本满足该要求;
C 需要用户终端更换或升级;
D 在移动和联通的核心网上增加调度服务器等设备。
可以看出,无论移动或是联通如果开通POC业务,成本和代价都非常低,改造周期也非常之快,目前联通在广东等地均已正式开通该业务。
六、数字集群的竞争力分析和Nextel成功经营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数字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总结,同时参考美国Nextel公司经营的成功经验,本文无意于将国外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但是对于通信行业的共同特点,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参考和学习对象。
1、保持核心的竞争力是数字集群运营的明智选择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自己的产品或者围绕产品的各种经营活动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则很难生存,Nextel本身除了PTT以外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可替代,都面临其他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压力,然而由于其保持了PTT这个具有不可替代的、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业界取得了骄人业绩。从用户数看,在推出PTT业务之初,Nextel只有不足60万用户,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Nextel 已经拥有1600多万用户,其中90%以上的用户都在使用PTT业务,其PTT通话量已经占到网络通话总量的70%。
美国Sprint PCS和Verizon等公司也推出了基于移动公网的POC业务,但是Verizon的呼叫建立延迟是5~7秒,Nextel的延迟在0.5秒左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过长的延迟影响了通话效果,是阻碍PTT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呼叫建立延迟和通话延迟方面,Nextel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美国的运营商经验表明,此业务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时延问题。所以Nextel一直在此业务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事实上Nextel被Sprint收购以后,为了在自身网络上承载更多的业务,如数据业务,Sprint曾经努力在基于CDMA技术上开发PTT业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最终放弃,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PTT的竞争力不被削弱,因为通过努力发现,依靠CDMA技术开展的PTT业务在各项关键指标上都与IDEN的指标相去甚远,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