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称变化的同时,智基的投资重心也开始转向中国内地
陶俊杰
“现在没有宏基创投(acer vc) 了,我们已经改名为智基创投(Id Tech Ventures)。” 一见面,智基创投合伙人吕强就正告说。大约3个月前,去年年底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宏基
集团退休的施振荣来到北京,正式宣布“另起炉灶”,组建智融集团。智融集团主要负责前宏基集团投资和咨询方面的业务。
除了原来宏基的创投业务外,智融集团还有两块业务,一块是传统的资产管理,包括以前宏基集团投在其他公司里面的股份等;另一块是做咨询服务。
智基出世
更名为智基在宏基创投发展历史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宏基的创投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称为宏大创投,运作方式更像是一个母基金:早期宏基大概投资了20多支基金。随着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宏基集团渐感有必要对其投资业务做个梳理。终于在1999年,宏基集团做出决定,对其所有的投资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宏基技术投资公司,既现在为人们所熟悉的宏基创投。
如果单从宏基创投的名称来看,人们很自然以为它是一家类似Intel Capital 的企业创业投资。但是吕强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从第一期基金开始,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追求财务回报。 而且,我们的投资业务根本不需要符合宏基的策略方向。”即便如此,由于与宏基集团的渊源,宏基创投还是可以利用一些宏基企业的基础。
风格迥异的四支基金
2000年,宏基募集了规模为2.6亿美元的第一支基金,也就是在那时候宏基创投正式进入中国内地。
与后来的基金有着显著差异的是,宏基创投第一支基金的2.6亿美金之中,有一半左右都是来自于金融领域的机构投资者,赫然在列的LP包括:荷兰银行、大通银行、花旗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等。这并不为怪。那时候整个世界都正在为“新经济”发着高烧。不过,吕强解释了这些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顺利到来的另外一个原因:“它们多是因为与宏基集团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除了这些金融机构外,还有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于宏基自己经理一级的员工。
盘点宏基创投第一支基金的投向,却发现其中仅有相当少的一部分投在了中国内地。“2.6亿美元中大概一半投美国,一半投亚洲,投到中国只有大概三千万多一点。”吕强坦诚道。
接下来,宏基创投在2004年10月份又分别完成了IP Fund II和IP Fund III两支基金的募集,前者大约5000万美元,后者大约3000万美元。在这两支基金的使用上,宏基创投做了严格的区分:IP Fund II全部用来投资到中国台湾地区的项目,而IP Fund III则全部用于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因为在我们的LP之中,有些只希望我们投向中国内地;有些只希望投到中国台湾,我们于是干脆将它们分开处理。”吕强解释。
这种奇特的安排还体现了宏基在募集基金节奏上所采用的策略。随着第一轮募集时出手阔绰的金融机构投资者们纷纷回归主业,宏基创投为了使自己有一个过渡的时间,于是就只做了一个3000万美元大小的盘子,既IP Fund III。
宏基创投IP Fund III资金来源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LP中居然有安捷伦、宏基、广达和纬创等四家高技术型公司。尤其是安捷伦科技的出现,即是“捉刀(创业投资母基金)”的典型。安捷伦科技本身设有自己的创投机构,但是却决定由其创投部门向宏基创投的IP Fund III注资。“借着我们,安捷伦将更容易熟悉中国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趋势、客户需求、竞争环境和并购的机会。同时,它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很有可能会成为安捷伦的战略合作伙伴。”吕强说,“它占了我们IP Fund III 20%的份额。”
IP Fund II和IP Fund III募集完成后,投资进展非常顺利,资金的使用也非常快。“大概到明年四、五月份就会用完,我们现在正在募集第四支基金。”吕强透露,智基创投最近接触了很多投资者。其中在亚洲投资市场非常活跃的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董事会已经决定了要给宏投资2500万美元。宏基集团也还会在我们这支新的基金中占到大约10%的份额,既投资1000万美元左右。按照智基预定的计划,今年年底之前,大概会有5000万美元进来,明年再花三、四个月的时间融资5000万。“不过,最多也不会超过1.2亿美元。”
主战中国内地市场
新一轮基金募集已经启动,那么其庞大数额基金的未来流向就让人格外关心。从智基的前身宏基创投的历史投资纪录来看,他们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额似乎并不那么激动人心。首期2.6亿美元中只有大概3100万美元投向了大陆,加上IP Fund III中已经投向中国内地的1900万美元,一共也才5000多万美元。
但是这种局面很快就会得到改变。
“我们下一轮的主战场将会是中国内地。”这种资金分配流向上的变化,也反映出智基创投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判断相当乐观。智基创投合伙人陈友忠表示:“智基进入中国内地大概五年多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内地这块市场要比其他市场更有信用。除了美国之外,我们以前的基金在东南亚、印度、中国台湾都曾有过投资,但是,比较下来还是觉得投向内地的回报最好。最起码看得到的未来潜力还是中国内地最大。所以我们比较倾向于中国内地。”
从智基及其前身宏基创投的投资历史来看,在中国内地主要是投资早期科技类的项目。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从50万美元到550万美元不等,一般是200万到300万美元。由于新基金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可能会再大一点。“不过,一般一个项目资金不超过基金总数的10%。” 吕强如是说。
尽管在首期基金之中,宏基投向中国内地的金额加起来才有3100万美元,但是其投资的项目却高达十六个。“其中已经成功退出的有三个,清盘的有三到四个。”吕强称,“剩下的9个项目绝大部分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估计有两到三个会上市。我们在第一期基金中投资的像滚石移动或者Archip这样的公司,两家中只要有一家公司上市,估计回报就有3000万美元左右。这个数目已经相当于该基金投向大陆的整个数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