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生
光通信产业是上世纪70年代伴随“光纤”的诞生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产业。光通信产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的根本基础。
由于光纤传输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衰减小、受外界干扰小、保密性能强等特点,因
此,光通信这一新型技术产业近年来备受世人所关注,并得以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尽管继2000年~2002年的起落之后,光网络虽已不再灿烂辉煌,但它作为基础设施已经下沉,就像建筑房屋的地基,起到信息社会没有它不行的基石作用。
从2003年起,全球电信产业界开始进入调整恢复期,经历了“光纤泡沫”的国内光通信产业更是如此。在电信市场投资增长速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大环境下,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复苏和回升已成定势,市场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本期特邀中国光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该产业进行一次全景描述。
目前中国光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
O-TIME计划重点突破和掌握四类核心高技术:超长光传输、宽带光接入、节点光交换、智能光联网。
目前,整个电信业都在讲转型,而光传送网又是一个网络的基础,它其实也应该面临转型的问题。
特邀嘉宾
乔跃山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系统处处长
肖人龄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范载云 上海电缆研究所高级顾问
纪越峰 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教授
张海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唐雄燕 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中国光通信市场全景是怎样的?处于怎样的自给自足状态?
乔跃山 光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拥有广阔和美好的市场前景。光通信市场步入稳健状态,光网络将发展成为面向业务驱动的动态灵活的光网络,而光纤通信的极大带宽支持了整个信息社会的进步,光通信产业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
KMI公司最新预测,随着需求赶上了目前的光纤网络通信容量,全球光纤网络市场从2003年至200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到2009年,全球光纤网络市场的收入将从2003年的76亿美元增长到153亿美元。如果按器件可达到设备40%来估算,“十一五”末期通信光电子器件的收入将在500亿元人民币左右。假设中国生产的器件的份额达到目前设备一样的10%,则将有50亿元(是目前产值的约3-5倍)。国内光通信市场按10%的年增长率预测,预计2010年接近172亿元人民币。
中国内地的光纤光缆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特种光纤,如FTTH用光纤仍需进口,但总量不大。中国内地生产的光纤光缆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差别,成本无法再降,已是“零利润”了,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太强的竞争力。总体而言,光纤光缆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内地生产的光通信设备和系统价格与国际市场有较大差别,有优势,特别是低端产品,现已占全球市场的36%。光通信设备和系统占全球份额的12%。
今后十年,光通信技术仍然是以现在已有的技术为出发点。光通信技术有两个研究重点:一是从高速大容量传输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是现在大家研究的热点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另一个是FTTH(光纤到户),它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带宽需求的接入技术,是国家和社会根本信息化程度和竞争力的体现。
在光通信技术方面,我们还有两方面的事要做:在“软”的方面,我们要使光网络智能化,即ASON;在“硬”的方面,就是要使光网络的基础构件光器件的成本降下来。
光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形态上看,走向传输与交换的融合;从软技术上看,走向智能网,即ASON;从硬技术上看,走向全光网。
19世纪是机械时代,20世纪是电子时代,21世纪是光子时代。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大做强”。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拥有世界一流的光网络与光通信产品,并在部分重点领域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标准,在解决“技术空心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纪越峰 根据863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研究目标,“十五”初期中国提出了O-TIME计划(“光时代”计划),即Optical Technology for Internet with Multi-wavelength Environment。O-TIME计划的典型特征是:针对宽带信息网络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需求,研究支撑互联网多波长传送环境的光波技术,重点突破和掌握四类核心高技术:超长光传输、宽带光接入、节点光交换和智能光联网。
O-TIME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十五”末期,掌握核心技术,培养杰出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示范应用系统,为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提供高速、宽带、灵活、高效、智能的物理传送平台,在一些重要课题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产生有控制力、影响力和反映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在中国全面实现下一代光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O-TIME计划的实施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2001年1月—2003年12月,重点突破和掌握关键单元技术;第二阶段为2004年1月—2005年12月,重点突破和掌握系统级核心技术,建立示范应用系统,促进和实现产业化。
我认为,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驱动、动态灵活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如ION)
2.光波资源利用机制及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技术(如波长调谐)
3.光子网格应用体系与实现技术(如:Photonic Grid)
4.融合节点与联网技术(如光与3G,光与IP,传输/交换/路由等)
5.新型光交换与光互联技术(如:OBS,OPS,光背板,光总线)
6.新型光器件或子系统在光网络中的应用技术(如光子晶体)
7.量子光通信(如保密通信)
随着光纤光缆近几年的市场培育,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现状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