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没有周鸿祎要离职,李彦宏要上市这样的新闻,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将他们联系起来。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相仿的年纪,都是技术起家,都是创业者,都是以搜索为基础;同时他们又有太明显的不同: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管理风格……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和周取得各自的成功。
事实上,李彦宏和周鸿祎迥异的管理风格背后,蕴藏着同样的商业逻辑和领导准则。
周鸿祎语录:
“不认同理念不如趁早离开”。周鸿祎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状况下,公司应该更依靠文化来凝聚人,而不是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人。
“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成功了说明我是对的,失败了我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总之我不愿意在混沌中放弃。”当有人断言3721必死无疑时,周鸿祎曾如此倔强地说。
李彦宏语录:
“搜索引擎三大定律,相关性定律、人气质量定律和自信心定律”。李彦宏在他写的《硅谷商战》一书中总结了搜索引擎的三大定律,其中自信心定律指的是,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除了词频统计和超链分析之外,更注重的是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谁就排在前面。这条定律的实践,一改过去搜索引擎靠门户网站收钱的尴尬局面,开创了新的收费模式。
李彦宏和周鸿祎,有颇多相似之处。
年龄相仿,李彦宏生于1968年,周鸿祎生于1970年,只相差两岁。二人都曾是技术高手,李彦宏为道·琼斯公司工作时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曾经大名鼎鼎的Infoseek.com的搜索引擎中。周鸿祎在方正集团供职时设计的飞扬电子邮件,是一个设计精美、非常讲究人性化的软件产品。在方正时的周鸿祎,曾经有一句被别人认为狂妄的名言,就是“如果说方正只有一个高级程序员,那就是我”。二人的核心业务都是搜索引擎,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最终在搜索引擎上殊途同归。
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李彦宏和周鸿祎这两位中国互联网界耀眼的明星,将处于不同的亮度状态。
北京时间7月13日凌晨,Baidu.com正式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如果一切顺利,Baidu.com将在8月上旬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而周鸿祎即将离任Yahoo!中国总裁,时间也是在8月。
如果以登山作比喻,李彦宏将登顶人生新高度,而周鸿祎则为了下一个高度而正从山峰上撤退,开始进入下次爆发前的“蛰伏期”。分析他们的管理风格,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李彦宏,“海龟”人性
尽管李彦宏说,“我是海归,但别给我贴标签。”但他所演绎的创业故事,确实是中国众多“海龟”中的典型:从山西阳泉到北大校园,到美国大学,到华尔街,到硅谷,再到充满希望的北京中关村。
Robin,李彦宏一直习惯大家这么称呼他。在日常工作中,李彦宏通常以休闲装为主,很少能看到他穿正式的西装。在国内,李彦宏开的是辆本田轿车,而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他开的也是一辆二手的本田。
“管理者不过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氛围,让有才能的人愉快、充分地发挥潜力创造。”李彦宏的这种低姿态,具体到公司日常管理,就化为对员工的细小体贴。
比如,2000年公司开业,Baidu.com的办公室就开始提供免费早餐,虽然不过是白粥茶鸡蛋,但让早上爬起来就上班的年轻人不至于一个上午饿肚子;2004年年初Baidu.com搬入现在办公的理想国际大厦,大厦里面不让做饭,Baidu.com就在大厅里摆上了咖啡机,开始提供免费咖啡。
在深夜2点钟的时候,可能仍然有Baidu.com的工程师在MSN上开会。如果你问10个Baidu.com员工他们的上班时间,你也许会得到10个答案。在Baidu.com,实行弹性工作制,不严格要求上下班时间,但任务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Baidu.com形成了没有级别阻滞的“讨论氛围”,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有分歧,即使是面对总裁李彦宏,员工也可以拍着桌子争执,提出见解。李彦宏笑谈:“开会时,经常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我,因为在公司已经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于是有人敢于并且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我的面子并不重要,在Baidu.com,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遇到意见不一致时我来拍板决定。”管理者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听大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李彦宏就做到了。
良好的共事氛围,造就了Baidu.com内部高度的决策效率,且决策一旦形成,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当然李彦宏办公室的门永远是开着的,不时有员工进去和他一起谈论商业,技术,还有心态。当然也会在每周的集体活动中跟他一起打球。
周鸿祎,“土鳖”挺“糙”
“土鳖”和“创业”,是周鸿祎常常用在自己身上的字眼。
这个精明的湖北人,早在攻读计算机系硕士时,就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年轻时代的冲劲和经历却对他影响深刻。从西安交大毕业之后,供职于方正集团,从一个24岁的普通程序员,一路升至方正集团事业部总经理;又因为一个被认为是简单甚至笨拙的“中文上网”概念,28岁的他辞去要职,成为一名重新开始艰苦奋斗的程序员首领;从第一笔微薄的风险投资到“3721网络实名”的迅速壮大,并在互联网严冬尚未结束的时候率先实现盈利;促成Yahoo!以现金1.2亿美元收购Hong Kong3721,并随之出任Yahoo!中国总裁。谈及这些经历,周鸿祎说:“我特别喜欢创业,也善于创业。我一直觉得,只有创业,才能有快乐,才有成就感!”
周鸿祎早在3721还没有被收购之前,就已经被不少风险投资商形容为“个性鲜明的‘bad boy’”。如果不是因为从事的是高科技行业,你会发现,在周鸿祎身上其实展现了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个性和风格。IDG投资的王功权曾经说:“周鸿祎是那种认准了方向就可以不顾一切,投入所有热情的人。当然,你别指望他会在过程中太注重繁文缛节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