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延认为,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人才实力的综合较量的竞争。企业的变革创新,成长壮大,都迫使职业经理人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文/本刊记者 李曦
新浪第四任CEO汪延先生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散发出浓厚的知识分子气质,因为他从小就被坚定地灌输有关“优秀”与“高尚人文”的理念。
“对我来说,越是这样的环境,自己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别人都在讲这样的一代长大以后会有问题,我一直害怕自己会出问题,所以一直不敢放任自流,而且尽可能比较努力一些。”汪延微笑着说。
汪延是和新浪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人事变动、互联网寒冬、财务危机,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在对互联网的激情背后,现在的汪延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 汪延在新浪永远极度地忙碌。他从来不是那种被全面认同的人,但他在目前的新浪无可替代。汪延说:“这是我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到今天为止,我所有的工作经验都是在新浪里学到的,我喜欢新浪,当然目前新浪也需要我。”
当谈及新浪下一步发展策略时,“我们要对新浪品牌进行再造。”汪延说这句话用了一种波澜不惊的语气,叙述了新浪作为一个品牌的未来。这时的汪延,赫然彰显着坚定的实干家与革新者的气质。
零股权的CEO由于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不同,中国三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股权结构不尽相同。Sohu.comCEO张朝阳拥有Sohu.com将近30%的股份,网易首席架构官丁磊持有网易40%左右的股份,惟有汪延在新浪的股份几乎是零。
外界一直在质疑新浪的这种股权结构,会不会降低管理层对于公司的忠诚和热情。但汪延认为,从新浪诞生的第一天起,投资人和经营者就是全然分开的,属于监管与被监管的两种不同身份。“两权分离”可能会在一家公司创业初期,显现出某种类似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就长远而言,“两权分离”是势所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包括我在内的新浪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新浪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对新浪一往情深,但感情归感情,千万不要搞混淆;如果因此认为你和新浪有产权上的勾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新浪,我没有任何股份,只有数目不多的期权。新浪不属于我,我不是它的所有者,它也不属于某一个人,新浪属于大家。”汪延很坦诚地说道。
如果汪延不能在赢利之后引领新浪再攀新高,甚至反而导致业绩严重下跌,那董事会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撤掉他这个CEO。“业绩数字说明一切、决定一切,我相信我不会只是一个过渡性的CEO,我会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在汪延看来,企业的变革创新,成长壮大,都迫使职业经理人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我在新浪工作了8年,回想起来,最难忘的是回国创业的那几年。那时只有单纯的创业冲动和激情。”汪延说起这番话时,表情极具感染力。从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掌舵人,汪延的个人身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他对新浪的那份感情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当初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宠辱不惊,多了一些成熟和投入。
“我是拿新浪等同生命的重量来做的,”汪延说,“其实我对新浪的感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或者说是一个人与结婚多年的太太一样,那种相濡以沫是一种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感情。外人很容易看得到,但很难体会得到,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汪延谈起新浪来,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心中的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互联网一见钟情从小到大,身为著名科学家汪德昭的孙子,汪延的生活环境都非常好,他甚至自认为,小时候他不仅生长在蜜罐里,而且还被放在一个温室里。因为父母是驻法外交官,汪延高二时就到了法国念书,在巴黎上大学时学的是法律。
1991年,汪延回国过暑假,偶然间认识了那个被戏称为“笨蛋Win”的“北大Win”的作者王志东,于是汪延就开始在欧洲帮王志东卖“笨蛋Win”,以及后来的中文之星。当时的汪延只觉得中文之星在欧洲卖得非常不错,却没想到这也就铸定了将来的命运。
在法国时,有一次汪延和隔着大洋的美国同学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这是他第一次触网。当感受到互联网那神奇的速度和奇妙的功能时,他激动得又叫、又跳、又笑。他敏感地意识到,互联网将要颠覆人类的通讯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位未来的法学家竟“不守法”了,他想立即结束学业,回国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网站。后来,在父母及爷爷奶奶的劝说下,他总算又忍了几年,直到拿到法学学士文凭,才投向他所钟情的互联网。
1995年暑假,汪延回到国内准备创业。一开始汪延想做光盘杂志,后来觉得网站应该能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决定从事帮企业建网站的买卖。于是他找到了旧相识——王志东谈合作,没想到一拍即合,汪延便进入四通利方公司,即新浪的前身。而在2001年,王志东离开新浪后,汪延也顺理成章成为新浪总裁。
第四任CEO的熊熊烈火2003年5月12日,新浪宣布总裁汪延兼任该公司CEO。这是新浪在成立4年内所更换的第四个CEO。
目前,中国8700万网民正遭受着弹出式网络广告的“迫害”。这种广告浪费网民时间不说,还经常会造成上网用户死机,部分有经验的网民则四处下载有关的广告屏蔽软件。但广告主对弹出式网络广告情有独钟。汪延承认,弹出式网络广告严重伤害了网民的上网体验,但网站出于生存考虑,很难拒绝广告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