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自去年3月上市后一直保持低调,25日首次正式在Hong Kong出席大学演讲,并于演讲中揭露集团鲜为人知的秘密。
张汝京在演讲中,以图画介绍集团位于上海的小社区,设施包括达奥运标准的体育馆、仿效日本天幕的泳池、教堂以及幼儿园连同中小学等豪宅社区,设备应有尽有,大家不禁啧啧称奇。
此时大家心中不禁疑惑如此庞大社区,是否由上市公司负担开支,张汝京响应表示,体育设施属于学校周边设施,由于学校亦会以市价招收外来学生,学校可以有足够资金自给自足,而公司亦会按市值三分一租金,向员工收取住屋开支,故设施不会对企业带来负担。
坐三望二,张汝京的下一步?
2005年2月 e天下杂志
张汝京一岁时从中国迁居高雄,5年前到上海创办中芯国际,去年3月在港、美上市,第三季晋身全球No.3晶圆代工厂,仅落后台湾晶圆双雄。
曾在竹科创办世大半导体的张汝京,真的是因为张忠谋而选择到大陆发展?
被台湾政府取消居留权,张汝京成为「盖厂高手」的过程中,经历哪些挑战?
风光进入12吋晶圆生产的中芯国际,背后究竟有什么隐忧?
岁末时节的上海,黄浦江边的阵阵冷风不停袭来,纵然偶见阳光,寒冬的冷冽丝毫不减。
摄氏零度的低温,却抵挡不住一位外来客筑梦的热情。他,就是中芯国际总裁兼执行长张汝京,一岁时随父母从中国大陆迁居到热带的台湾高雄,但他却不选择在这个装满年少回忆的地方圆梦,而是落脚陌生的温带气候区--上海。
与其说张汝京是一位新事业的开创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致力打造桃花源的梦想家。张汝京的胸怀大梦,是要在中国大陆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晶圆制造大厂;现在看来,在半导体业界以「盖厂高手」著称的他,用5年不到的时间,已经让中芯国际有这股气势。
但与新事业同时并进的,还有张汝京要打造一个美好社会的计画。在积极准备续创绝代风华的上海滩,张汝京除了盖晶圆厂,还盖了一个社区,那里,是张汝京要实践他心目中美好社会的种子地,也是他的台湾成长和居住经验中,美好部份的移植。尽管,他现在已踏不进台湾大门,因为台湾政府已取消他的居留权。
上海的寒冬,对这位「高雄囝仔」来说,根本比不上他追梦的浑身热力;但海峡两岸的特殊关系,却让张汝京的圆梦乐章,夹杂奏出一丝感伤与无奈的旋律。
「事业要先做成功了,才有机会打造理想社会,」张汝京经常说。但中芯国际的成绩愈亮眼,却也让他跟台湾的距离愈遥远。
半导体业界「盖厂高手」
究竟,这位「盖厂高手」凭什么能够带领中芯国际让晶圆双雄感到芒刺在背?而不惜牺牲重游儿时旧地权利的张汝京,在成为「追梦高手」的过程中,又将经历哪些挑战?
在张汝京领军下,中芯国际的成长扶摇直上。
2000年4月,张汝京远赴上海创办中芯国际,目标是成为与台积电、联电一样等级的晶圆代工厂。现在,不到5年的光景,张汝京已经带领中芯国际在上海盖了3座8吋晶圆厂,买下Motorola 在天津的一座8吋厂,另外,在北京的一座12吋晶圆厂也在去年9月底量产。
2003年,中芯国际的营收为3.65亿美元,当然距离龙头台积电甚远(台积电2003年营收为58.8亿美元),但高达6.3倍的年营收成长率,却是全球成长力道最惊人的晶圆制造公司。
这股成长力道至今依旧强劲。光是去年上半年,中芯国际的营收就达4亿美元,超越自己在2003年全年的业绩。
而去年3月顺利在Hong Kong和美国两地挂牌上市的中芯国际,根据研究机构IDC的研究报告,在2004年第三季时,中芯国际产值已经正式超越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晋身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仅落后台湾的晶圆双雄。
一连串亮眼的成绩,显示张汝京宝刀未老,而他那半导体业界「盖厂高手」的称号,也一再得到印证。
每天最早上班的高阶主管
张汝京以克己精神领导中芯国际。每天早上,在中芯国际的停车场,一辆白色福特嘉年华总是最早进来。很难想象,这辆不起眼的1300cc小轿车,竟然就是「总裁座车」,而自己开车的张汝京,就是那位每天最早来上班的高阶主管。
张汝京说,他在上海的生活很简单,一星期上班6天,每天在工厂待12个小时。至于假日,身为虔诚基督徒的他,固定上教会。
张汝京说得轻松,但中芯国际市场行销及业务中心副总裁谢宁说,生活俭朴,加上工作拚劲十足,是张汝京带领中芯国际领先大陆同业的重要原因。
「他是以身作则的领导者,」原本在美国半导体大厂任职、3年前才到中芯国际的谢宁说,张汝京不仅每天带头加班,出差搭飞机时,也一律坐经济舱,而且尽量当天来回,就是为了要省旅馆费。「员工看到老板这样,当然跟着做。」
当然,「盖厂高手」对纪律的要求也不马虎。过去在「世大半导体」时期,就以严格著称的张汝京,在大陆依旧不改本色。谢宁以「宽猛并济」形容张汝京,他透露,外表福相慈祥的张汝京,生起气来,骂人的大声程度,是会让隔好几间办公室的人也不禁发抖。「但他原谅人的胸襟也很大,」他说:「所以在中芯国际,不用担心因为犯错就被打入冷宫。」
员工口中「严格而不严厉」的张汝京,其实充满个人魅力,这点甚至是吸引许多半导体人才前来投效的关键。目前员工人数约7,500人的中芯国际,有超过一成、约600位工程师和主管,是来自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