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利报道
如果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得更高、更远,那么,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就如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实的臂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还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入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与其中99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多边以及重大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国已累计参加1000多个国际组织,在参与科技研发活动、提升中国科技影响力方面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为主要平台,卫生、环保、农业、质检及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部门和组织,先后与国外签订了部门间合作协议,地方、民间科技合作交流呈现空前活跃的势头,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区域科技进步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各科研机构、大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热情显著提高,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尤其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不断加入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行列,成为重要的生力军。
参与国际计划取得突破
积极参与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是“十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的标志性成就。中国先后参与或主持的一系列国际或区域的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为中国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在互惠互利的平台上及时分享世界先进科研成果提供了重要条件。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的衔接整合,使中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在通信、机器人、新材料、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发紧跟国际前沿。一大批创新性合作成果的取得,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撑。中国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推动了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研究进度和水平提高。华能集团加入美国政府发起的“未来发电”计划企业联盟,提出“绿色煤电”计划,以提高煤炭发电效率并达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污染物近零排放。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积极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对中国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参与134个项目,为中国科学家参加国际研发提供了重要渠道。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还解决了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中国在防治非典型肺炎(SARS)、抗击禽流感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也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促进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作出了显著贡献。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如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正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高能物理学家一起,研究改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其探测谱仪,改造后的机器工作效率将提高约100倍,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由中美双方联合投资、设计、研制、组装、测试和安装的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在9个地震台上的设备已顺利运转10余年,为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及基础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科技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始大幅提高。保定中航惠腾风电设备公司与德国Nordex能源公司合作完成的“0.13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项目,改变了中国风电场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状况。扬州惠通聚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的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高性能碳纤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丙烯晴基碳纤维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重庆金山科技集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系统,缩短了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部分战略高技术跨越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使中国部分战略高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中科院计算所和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是世界上除美、日之外性能最好的通用处理器。目前,该所正计划与意法半导体公司继续合作,研制芯片上多核的“龙芯3号”处理器。
北京百泰药业有限公司从古巴成功引进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e,并在两年内完成了临床研究,已经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实现了中国在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药物领域零的突破。
洛阳博耐特公司与俄罗斯科学院合作研发出火电站用“等离子燃煤点火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地位。该装置成为世界首台点燃贫煤机组的空气等离子体点火装置,全面推广后,全国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000多万吨,节省费用几百亿元。
促进企业“走出去”
实践证明,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进取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和先导力量。以联想、Huawei、ZTE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企业,以海尔、科龙、TCL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究开发等形式,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不断获取新的技术优势和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为搭建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的有效平台,近年来,科技部先后在新加坡、美国马里兰、英国剑桥和曼彻斯特、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5个海外科技园。此外,科技部与商务部还共同实施了“科技兴贸”计划,积极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推动人才引进和培养
据统计,“十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在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中国本土尖子人才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5年中,来华工作和交流的海外科技人员超过27万人次,其中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数量呈快速增长势头。中国科技人员作为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交流学者出国考察交流或出席国际学术活动的人数达26万多人次。在日益紧密的合作和交流中,中外科技人员相互启迪、协同创新,双方都受益匪浅。
目前,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其中政府间组织35个,已有206位科学家被选入国际科技组织的各级领导岗位。此外,通过中科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事部等部门专项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计划”,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内急需的各类经济技术和文教专家等等,形成了不断丰富的人才宝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