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y凄凉谢幕而去 TOM瞄准移动商务?
惠特曼又来了,在当初的风光和不断的救火之后,这一次,惠特曼来的意图却有点“凄凉”,毕竟这次是来出售了。当初收购易趣的时候,eBay是何等的雄心万丈,但在中国市场eBay最终没有竞争过本土的企业,淘宝把易趣压的太狠了。如今,惠特曼终于可以宽心了,因为TOM的介入。TOM集团与Tom.com在Hong Kong联交所已经双双停牌,截至停牌前,TOM集团股价为1.14元,上涨5.56%;Tom.com股价为1.72元,上涨13.9%。显然资本市场是看好这次合作的。喧闹和各种猜忌之后,TOM和eBay已经发布了消息:两家公司将共同投资6千万美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市场。其中,eBay和Tom.com分别持股49%和51%。两家公司都将会注资合资公司,其中,eBay投入4,000万美元现金,Tom.com则投入2000万美元的财务支持。此外,eBay还将其子公司易趣纳入合资公司,王雷雷将出任合资公司的CEO。
很显然,在这场交易中,获利更大的是TOM,毕竟TOM可以获得在移动支付方面的一些现成的东西,这也是TOM一直在致力追求的一个方面。而eBay虽然没有完全撤离,依然保留一部分国际业务,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在中国市场eBay已经完全失败了。为什么eBay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呢?在其他市场可以成功的经验在这里为什么就不能显现效应呢?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当然包括监管的加强,但更多的因素是eBay自身的变化以及顺应市场的本地化规律太差。因此才会被淘宝击败。eBay的失败值得其他计划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引起重视,中国市场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在其他市场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借鉴过来。事实上,一些在其他市场的成功之处,或许在中国市场正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本地化的一些特点和转变才是最主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入乡随俗。如果不能把脉好本地化的一些特点,那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如今,eBay已经落花而去,TOM接手之后,应该如何发展呢?按照双方发表的声明来看,新的交易平台将带给中国国内买家和卖家更多的在线与移动商机,促进eBay在中国市场的纵深发展,同时也将Tom.com的无线服务产品线延伸至移动商务领域。新交易平台上线后,eBay易趣用户将应邀转移到新网站,Tom.com也会努力将其用户流量导入该站点。显然,这里面移动是一个主要的方向,这也是TOM最看重的,毕竟对eBay本身的C2C交易TOM并不热心,也不是它的强项。
Tom.comCEO王雷雷说:“新平台将融合两家公司在新兴的移动商务领域的优势。”显然这是一个关键。如今,国内网民总数已经高达1.3亿人,比去年增加了19%,手机用户也超过4亿。据艾瑞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经历爆炸性增长,预计2007年,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56亿元人民币激增至460亿。可以看出,这个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移动市场。而且,TOM对Skype也是青睐有加,因为在3G时代,这种IM模式或许更有优势,虽然无论是ChinaMobile还是中联通都表示要推自己的IM,但是飞信和超信是不可能独立于IM市场运行的,也不可能把其他的IM软件都排除在外,这样不仅背上了垄断的恶名,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3G之后的大数据应用方面,像Skype这种工具都会有用武之地的。如今,单纯的手机IM肯定没有绑有移动商务的IM更让投资者心动,这也是TOM在未雨绸缪的事情。
在移动支付方面,因为涉及到牌照的问题,因此二者的合作加大了这个牌照获取的筹码,而各自单纯地运营都很难逾越这个坎儿。国家对电子支付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条例也在紧密讨论和出台中。据悉,央行将在明年第一季度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制定出电子货币相关的管理办法,有关电子支付的牌照也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发放。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为164亿元。iResearch预测,到2006年该市场规模将会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30亿元。而此后4年内,电子支付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0年该市场将高达2800亿元。
目前,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中网上支付占绝对主流。2006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占整个电子支付市场规模的比例高达97%。尽管移动支付和电话支付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仅为3%。TOM在和eBay合作之后,通过贝宝,这种跨越就容易了许多,无论网上支付还是移动支付都将取得先机,显然这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上,随着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限临近,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组与洗牌将在所难免,在目前国内4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至少有一半会出局。当然,TOM是不是如愿地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先机,还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