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我涉足通信行业刚刚两年,对这个行业还知之甚少。记得当时我负责的是《通信世界》杂志的“焦点”栏目,每期一版,对通信行业的热点、焦点话题进行报道。中国正式加入WTO时,我很快采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使用了采访对象普遍提到的一个比喻:“‘狼来了’,我们怎么办?”
如今,五年过去了,我仍然在做着中国通信产业的纵深报道,对于中国加入WTO五年这样一个重要的选题自然不敢懈怠。与当年的采访所不同的是,再也听不到人们用“狼”来形象外资企业,对于这五年的变化,大家更多地用“喜悦”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用“巨大”来形容中国通信产业所发生的变化。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为本次专题所做的采访中,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与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分别强调了两点:一是中国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二是运营企业要加强国际化战略。
“我在多种场合都提到这样的观点,经过五年,我们应怀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开放并不意味着我们把市场让给外国企业,同样,全球的市场也为我们敞开了,我们也可以走出去。现在国内的设备厂商已经有很多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但国内的电信运营企业基本还没有走出去。现在运营企业的‘盘子’很大,技术也很先进,并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走出去后一定会大有收获。当然,到国外市场并不等于马上就能获得成功,但是需要尝试,需要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是十分有益的。” 赵厚麟副秘书长的一番话说得十分恳切。
而王志乐也是顶住各方压力,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这样的观点:“我强调中国要继续引入外资,要借助外资的力量发展中国经济,这样的观点曾经受到一些人的指责,认为我这是在为外资企业说话。事实上这五年的实践证明了,正是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正是开放使得中国得以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中国加入WTO这五年,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对信息通信产业所产生的影响无疑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企业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外资企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入世这五年来,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甚至会并购中国的企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同样是巨大的。”王志乐说。对于如何迎接这样的挑战,王志乐认为,面对跨国公司独资化和并购化的趋势,中国企业要学会如何在股权流动、所有权相互渗透的条件下参与全球竞争。
中国加入WTO五年,无论是过去的五年,还是未来的日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依然是那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不是中国开放的终点。中国的开放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远远没有达到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要求。纪念入世五周年,不是要讨论如何止步,而是要讨论如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促进国内的改革和发展。” 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话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