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表示,2007年中国将研究制定资费上限管理评估方案和程序。届时,中国电信资费有望实现“不管下限、只管上限”的“上限”管理。深化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完善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是资费改革方向。
而随着资费实现“不管下限、只管上限”的“上限”管理,应该会降低高昂的电信资费,但是其仍然需要与其他管理方案相结合才可以有显著效应。
目前虽然有业界人士对于电信资费有望实现“不管下限、只管上限”的“上限”管理称, “这将意味着企业在电信资费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定价权,而对电信资费降价的尺度将由企业自己把握。如此一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移动对固话的冲击程度也会更大。”
但是其忽略了一个事实,早在2005年10月1日开始,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发改委联合发出的《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规定,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通话费已先行实现“上限管理”,但是结果是长期以来,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通话费并没有实行大规模的下降,所以此次中国电信资费有望实现“不管下限、只管上限”的“上限”管理---从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通话费延伸到本地通话领域,仍然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 加强四大运营商的竞争,尤其是多发放移动业务的牌照, 要知道在移动业务中,由于ChinaMobile的一家独大,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四大运营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ChinaMobile前三季度运营收入达人民币2126.91亿元,同比增长20.8%,利润高达57%,远远超过了中国电信的1272亿元、中国网通的649.6亿元和联通的603.1亿元。
而且,电信和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受制于随着移动业务对固网业务的替代效应快速凸显,其收入增长仅为4.5%和2.03%,而由于ChinaMobile的规模经济效益效应使得其他的运营商竞争力单薄,如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所称,ChinaMobile的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它每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要比其他运营商小很多。这种增长的弱成本性导致它的每一个市场扩张策略都可能对其他的运营商产生生存压力。
但由于每个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对共同的投资主体负责,因此运营商之间无法真正地放开手脚去竞争。 所以如果移动业务仍然是中国移一家独大,有效竞争的局面无法形成,那么电信资费即使实现“不管下限、只管上限”的“上限”管理也无法大规模的下降。
而只有通过多发放移动业务的牌照,增加移动业务的有效竞争,才可以鼓励运营商进行自主创新,以及降低价格以形成有效竞争。而目此前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明确表示,我们已经认识到移动业务的牌照发少了。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的实力不对等,形不成有效竞争。信息产业部正在加紧研究,如何通过监管政策进行调整,如发放3G移动牌照,实施全业务经营来扭转这一格局,既要防止重复建设,又要进行有效竞争。
其次,改革管理制度,给予电信企业更多权利, 目前据称,现在的审批管理将逐步过渡到备案管理。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中国电信业务的资费标准和资费结构将由电信企业自主确定。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与电信用户利益密切相关的基础电信业务资费领域,国家实行“上限管理”,并加大事后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而从目前的改革趋势来看, 随着3G发牌在即将引入更多的运营商,和管理制度的革新,电信资费的确有大幅度下降的现实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