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日前下发的信行建[2006]3号文件《关于开展电信行业“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的通知》中,提出了重点排查七大问题的决定,并首次将整肃矛头指向运营商,公开向基础电信运营商施压,要求其在与增值业务商合作时,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忽视增值业务商的正当权益。这个消息表明,电信增值业务商有望在新年里告别寒冬。
而在此前,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网站上宣布“将对SP资费和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该通知指出,根据“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的工作部署,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决定对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截至2006年8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共查处违规SP企业327家。
众所周知,SP业务的生命线就是移动、联通等运营商通道。在信息产业部提出规范移动信息服务的大政方针下,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分别推出了SMS“二次确认”规定,新的游戏规则使得很多SP嗓子里一下子卡了个枣核,咳得出来就继续活下去,咳不出来就只能接受窒息的命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二次确认后流走了高达98%的用户。
三年以来,SP业务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交替发展中。2004年7月9日,空中网以纯SP概念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但在招股说明书里,空中网清楚地写明了自己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业务单一。过度依赖于无线增值业务,使空中网的业绩发展直接取决于信息产业部和运营商的政策,以及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等等。
事实上,过度依赖无线业务并不只是空中网的最大问题,还是全国近2000家大大小小的SP所面临的共同风险。除了空中网之外,三大门户以及掌上灵通、TOM的核心业务都是无线增值业务。2006年7月初,当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宣布取消“按条定制”服务后,随后出台的新政策给无线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空中网及TOM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大跌。
如果说运营商一手握着馒头而另一只手高执大棒,那么,SP增值业务商就是两者夹击下的乞食者。尽管SP与运营商的业务纽带有着延伸关系,但用户利益“高于一切”。信息产业部的政策监管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调和着各方利益分配。早在空中网上市时,曾有预言称,很多中小SP可能活不过那年冬天。
没想到一语成谶,2005年1月27日,空中网因为彩信业务违规被北京移动公司罚款1000万元人民币。对于SP来说,2004年是调整年,2005年是盘整年,2006年就是不折不扣的整治年。然而,某些SP和移动运营商有着裙带关系。2004年8月,ChinaMobile成立卓望公司开始倾向于自己操作SP业务,而让SP归入CP(内容提供商)的野心也已彰显。
那时,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信息产业部不直接出面管理SP是因为SP业务监管过于细琐。运营商的清理政策必须建立在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指导之下,与SP只能是协同监控关系,不可能独立行事。”但后来,ChinaMobile对SP进行分层分级的规范化管理,联通也引入了SP退出机制,运营商与SP之间的纽带越绷越紧。
在运营商的新政下,很多SP公司出现了裁员的状况。这场浩劫中,至少有80-90%的SP成为过去。而做天气预报、证券代收费、手机广告及大型SP,还有发展空间。如空中网在裁人的同时,也在为新业务招兵买马。2006年7月12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全面推出手机广告业务。同在7月,ChinaMobile宣布“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成立。
可见运营商对增值业务的介入越来越深,它们纷纷跳出“通道提供商”角色,整合增值业务产业链。而在运营商体系外,增值服务提供商(SP)均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如去年年底,Tencent在互联互通问题上首次松动,同意Tencent QQ与ChinaMobile的飞信在未来6个月内实现互联互通,并将Tencent的移动QQ业务逐步过渡到飞信平台上。
Tencent的妥协是为了保证与ChinaMobile继续合约,仍然被运营商大棒挥舞下的馒头诱惑。不过,一位SP企业的老总表示,“在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面前,产业链下游的增值服务商没有办法不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而运营商大举整合增值业务产业链的举措,更让SP们感到了生存危机。运营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忽视SP正当权益已到了新的阶段。
或许,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首度向运营商施压而发的通知,只是为了平衡SP利益平台上倾斜的天平而已。但运营商在该领域的扩张步伐,将会因为一个通知而放缓吗?一个SP大整合的时代到来时,我们的用户最希望看到什么?我以为,和谐的市场环境需要更多企业参与竞争。即便运营商垄断后,谁又能保证诈骗、非法销售和垃圾SMS的现象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