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舒华英:3G无杀手级应用
网友【老编】 2007-03-18 20:51:00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主持人:非常欢迎北京邮电大学舒华英教授,首先请舒教授给网友打个招呼。

舒华英:网友好,我们在网上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谢谢大家。

舒华英:3G是一个“承转”阶段 无杀手级应用

谈到3G应用,首先得谈网络建设,这是最基础的,然后才能够谈到具体的应用,换句话说,首先形成网络的能力,才能形成业务能力,然后才能开发很多新的业务和应用,把这些业务和应用按照不同的需求组合起来,形成3G的产品才能够使广大的用户享受到3G所带来的变化。真正要谈到业务的时候,可能还得往后。

3G来了以后,到底有什么杀手级业务可以支撑3G的网络和3G的投资?这种观念是对3G本身不是深刻了解的情况下提出的观点。

3G起到一个转承的作用,也就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总体我是这么看,所以说在承上启下这个阶段的业务,它一定脱离不开现在的2.5G和2.75G。

主持人:舒教授,最近3G谈得非常多,因为3G可能引发的重组,并由此引发的股票波动都非常火爆,就您看,2007年3G到底能带来哪些新应用呢?

舒华英:进入2007年以后,3G问题迫在眉睫,以前在概念、理论一直到人们期望当中的实际应用,在今年,都被普遍地看好,认为3G该启动了,当然像主持人讲到的,包括股票、3G概念的一些公司业绩和人们期待中的3G应用,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正面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好的预期和希望。但是真正的3G启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有几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依旧是悬念,第一个3G的启动要不要跟电信业的重组挂钩,政府层面没有任何公开态度。第二,3G牌照到底何时发放,这也是一个悬念。第三个,3G牌照到底发放几张也是一个悬念,但是无论有多少悬念,但是人们看到3G的曙光已经到来了。

但是,谈到应用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起来是网络建设,这是最基础的,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之上,然后才能够谈到具体的应用,换句话说,首先形成网络的能力,网络能力有了以后,在这个上面才能形成业务能力,有了业务能力以后,才有可能在这上面开发很多新的业务和应用,把这些业务和应用按照不同的需求组合起来,形成3G的产品才能够使广大的用户享受到3G所带来的变化。真正要谈到业务的时候,可能还得往后。

主持人:往后大概是什么时候?

舒华英:这个要说遥远也不遥远,原因在于,中国3G经过这么多年从呼吁到准备,一直到目前为止,实际上有很多业务的应用在2G时代已经初见雏形了,只不过说到了3G的时候,这些业务的应用会用得更好一些,换句话说,有很多业务没法截然分开,到底是3G的应用或者说2G的应用,比如说现在在2G时代,已经用到的图片、音乐、游戏、网络上的视频,流媒体,这些在2G网络当中和2G业务当中都有推出,但是这些推出受到了网络资源、传输速率和终端等等一系列限制,它的应用不是太好,到了3G的时候,这些应用会做得更好一些,所以要说它遥远并不遥远,要说它近也可以说近在咫尺,但是近在咫尺,要想迈过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主持人:是不是这样说,目前2.5G上应用的一些看起来比较领先的业务,很可能在3G时代会成为主流的业务?

舒华英:是的。

主持人:到了3G时代,我们很难再期盼他有更大的突破,因为3G跟2.5G和2.75G本质区别并不是很大?

舒华英:可以这么说,2.5G和2.75G上的业务,目前的传输速率、带宽还有终端等等这些的限制,包括资费方面的制约,使得它的业务开展不是太好,有些老百姓想去用,喜欢它,但是很难接近它,其原因就在我刚才讲的这几个,到了3G时代,你喜欢它的时候就可以接近它,就可以使用它。这样的观点,我以前也曾经说过,在3G时代不要期望有一个杀手级业务,这在早期讨论当中持续相当长时间。

人们就问,3G来了以后,到底有什么杀手级业务可以支撑3G的网络和3G的投资?这种观念是对3G本身不是深刻了解的情况下提出的观点。事实上慢慢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已经开展了3G运营的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和教训,回过头来看,它并不存在所谓的杀手级的应用。到那个时候,人们更多的期盼的是把现在人们所享受的业务逐渐地和网络的分离,和2G和1G分离更多一些,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的业务和网络的分离。

到那个时候,个性化的东西更多了,小群的用户群分得更细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我认为的3G时代应该是通向个性化时代的转承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1G的时候,那是大众化的,就像我们当年吃菜,大家都吃冬储大白菜,大家都吃一样的。到了2G和2.5G的时候,这就有一部分选择,有的人说大部分还在吃大白菜,大白菜就像我们的话音业务一样,但是有些人可以吃反季节的菜,这就像数据业务和其他业务,但是这个还不普遍,种类还很少。最多像改革开放中期的时候,大棚出来了,什么出来以后,提供有限的种类。如果说3G到来了以后,这个时候就从2G开始有选择到3G的时候,人们的选择就更多了,这个时候可能和我们目前差不多,人们吃的东西可选择的更多了。但是这个选择还受到了餐馆的个数少、或者说它的品种单一等等这些影响,这是因为3G带宽所能支撑的业务还不够多,这个时候人们就希望说再有一个更好的、更个性化的业务。

所以我说是走向个性化的时代,3G起到一个转承的作用,也就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总体我是这么看,所以说在承上启下这个阶段的业务,它一定脱离不开现在的2.5G和2.75G。

主持人:我们从您刚才的介绍中看到了未来3G时代的通信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个人理解会把目前我们已经有的一些业务会更广泛地应用,继而“转承”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侯自强老师认为,如果说通信运营商的运营体制不改变的话,也就是移动宽带接入不开放的话,用户没法自由接入到移动宽带,人们的通信生活就没法彻底改变,这本质是互联网和通信的融合,如果不打破互联网自由接入那堵墙的话,没有办法达到融合,只有打破了,我们才能融合。您对此怎么看?

舒华英:侯老师的观点,在前一段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开会的时候也有提到,从长远来看,这是对的。未来的网络应该是一个骨干的最基本的传输网,接入网应该是包括无线、有线、WIFI、WIMAX等多种接入手段来接入。这里不同的接入手段带来不同的应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接入方式和接入手段来接入,这就要求打通现在的无线、有线、移动、固定网络之间的接入,还有现在的各种接入方式,像移动运营商运营的2G、2.5G、2.75G包括未来的3G,都是蜂窝式的接入手段,除此外还有其他多种接入手段,而且多种多样的接入手段应该实现它不同的范围。

还以吃的例子来讲,我们吃的有各种各样的菜肴,各种各样的菜肴适合不同的口味,而且它具有不同的营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谁也不能说我只吃一样,其他的不许吃,这是限制别人的选择。但是我讲这个,要实现这点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从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组成的体制以及到运营的体制,国家的管制政策,技术的发展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在这种意义上来讲,侯老师讲的这个是一个远景,是人们奋斗未来的方向。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未来,国家也提出来了所谓无缝的连接,无缝的网络,随时随地,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接入到网络当中和我所要想进行信息交流或者沟通的任何人进行任何内容的信息交流。

主持人:本质上就是沟通无任何障碍。

舒华英:对,所以要做到这点,还有很多,他讲到这个问题,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和发展的前景。但是任何一件事情,事物的发展都是分阶段性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前景这么美好,现有的很多技术是不是就没有用,这个观点也不一定对。原因在于,一,整个世界是多样性的,而且有很多技术是适应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要而存在的,企图以一种技术,一种方式来取代所有的东西,这是不现实的。再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上午刚好在外面开一个会,探讨的是电子商务的问题,电子商务好不好?很好,但是讲一个最简单的,大家都拿着手机,大部分人用的手机都是预付费的,怎么去预付费,现在就存在着充值卡的问题,充值卡现在用电子的,半电子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方式,但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发展,人们的文化,人们对新的东西能不能接受,还有一个过程。所以在未来一个时期,像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样,像多层次,多层面,是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如果企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简单化的话,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舒华英:重视网络是高屋建瓴地把握问题实质

网络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到我们工作,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深入到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包括我们年轻一代,甚至到幼小的中学生、小学生。

网络的基础建设问题、管理问题、治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包括互联网的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治理,涉及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主持人:我们刚才也是谈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就是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今天上午媒体报道也非常多,昨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第37次学习大会,胡锦涛主席亲自主持了这个大会,把主题定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这可以说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公开场合首次把网络放在这么高的高度,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舒华英:这说明中国领导人,像胡主席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把握和当今社会的把握已经高屋建瓴,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互联网的问题早在2年以前联合国前任主席安南已经召开了联合国多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的治理问题。现在讲的互联网和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一样,只不过借用了这样的名词,严格地来讲应该是网络,这是准确的说法。

网络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到我们工作,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深入到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包括我们年轻一代,甚至到幼小的中学生、小学生。胡主席讲的这个问题,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就说明中国在实现整个强国的过程中,依然是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产业强国的路子。走的就是朝着信息化社会这样的方向在走。

在这个社会当中,作为网络,尤其是我们目前称之为所谓的互联网,他是国家整个信息化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这个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突破1个亿,宽带用户也超过一个亿了,这成为世界的第一个大国。在这个基础之上,承载着我们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也超过了1700万,这是2006年年底的数据。这是很大的客户群,而且人们现在工作、生活都和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网络的发展,实现了虚拟当中的很多问题和现实当中很多问题的反射和对接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中国来讲,不能不重视这样的问题,他的基础建设问题、管理问题、治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包括互联网的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治理,涉及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舒华英:资费和收费模式决定3G业务发展

真正到3G时,由于资费问题尚未确定,300多兆的带宽和整个网络的带宽依然会成为一个新的瓶颈。

再有一个是收费模式的问题,收费模式既要让用户能够接受,而且还要能够使得参与到运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方,包括运营商,包括CP、SP在这个产业链中能够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就是到了3G时代,网络的宽带和无线的资源还是满足不了现在人们的需求,所以这个瓶颈在于目前的3G技术,现在基本的3G技术是解决不了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700万,随着3G时代到来,您刚才也提到3G肯定有更大的带宽,让目前有一些跟互联网相关的应用会更加地普及,如此以来,3G和互联网结合以后,我们的互联网有哪些机会?

舒华英:你刚才讲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虽然我讲了1700万的用户,包括我也可能被算为1700万用户之一,但是我是偶尔看一看,原因在哪?上网速度很慢,下载的速度很慢,我要想看一个时时的新闻,中间有几十秒钟的缓冲期间,我能看一二十秒,使得我看得非常不舒服,非常不耐烦,这是通过现在网络传递的流媒体。3G时代到来以后,我想这个问题会好得多,我不期望像现在有线、固定的电视或者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时时,但是它的速率好得多,起码能够让人们去忍受。

另外上网查资料,由于终端屏幕很小,功能很弱,所以人们上去之后,仅仅做很小的浏览,没有产生更多的信息。从运营服务这方面来讲,由于用的人很少,所以人们偶尔用一用,并没有像我们现在的网络那样人们用得这么频繁,这么持续的时间长,这涉及到收费,涉及到内容,涉及到使用的品质和质量。到3G时代,我相信由于网络带宽的增加,传输速率的提高,这些问题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样一来,就会促进更多的人去使用手机终端的上网,这样的话就会对我们现在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或者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会大大促进一步,形成一个用户数的大规模的增长。

但是在这里,有赖于资费的问题,真正到那个时候,300多K的带宽和整个网络的带宽依然又会成为一个新的瓶颈。再有一个是收费模式的问题,收费模式既要让用户能够接受而且还要能够使得参与到运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方,包括运营方,包括CP、SP在这个产业链中能够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利益,促进整个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资费问题和收费模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中国运营商不愿意完全放开的问题,像ADSL,不限流量包月,用户发展非常快,2006年底已经达到1亿多,这个数字在全世界都非常大,但是我们的移动宽带到目前为止,都是限流量包月,比如20块钱50兆,不够大家用,如果超过50兆,可能每K都要算钱,而且相对还比较贵。

这样的收费模式肯定会制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使我们在3G时代既能够享受非常好的手机上互联网的服务,又能够用得很实惠?

舒华英:这涉及到基本的问题,资源的匮乏和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始终是推动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条件下,要满足人们这些需求的时候,他的资源老是不足的,这个时候使得人们不断地去进行科技开发、创新,发现更多的可用的资源来为人们所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规律。

你刚才讲到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在其他场合我说过,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而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限的资源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能够做到像ADSL那样的接入以后,可以包月,不限流量,让用户可以用。但是ADSL现在有些地方也不尽人意,原因在哪,好几家共用接口,告诉你10兆,真正几个用户一共用的时候,已经不是了。这里依然还有接入瓶颈,就回到你刚开始提到的,我们要多种接入方式的,这种将来要做的。

至于无线移动的互联网,就是到了3G时代,网络的宽带和无线的资源还是满足不了现在人们的需求,所以这个瓶颈在于目前的3G技术,现在基本的3G技术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人们在3G的基础之上,推出了HSDPA这样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和我们现在的技术结合起来,人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是资源之间的匹配。就是到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很方便,我可以在上面下载东西,像我们现在下载高品质的图象,这个时候占用的带宽会更宽了,这是未来将来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资费问题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用户能用得起,这是首先的。如果说我的资费定的用户用不起,这个不会发展。

第二,要让建设承担运营的,就是提供带宽或者提供服务的一方,也就是说我们的运营商和其他与他联合的CP、SP能够有利润,换句话说,一个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生产者不能够获利的话,没有投资继续扩大再生产的自信,这样的话,整个经济会停滞,在这样链条下,必须留给他的空间,这两个是平衡的问题。

总体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用一种比如说像包月的方式或者包月和流量相结合的方式,区分不同需求品质服务的用户,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又能够给运营一方带来他所需的再生产的投入和它的利润。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单一从一个方面来看,都有问题。但是这种收费的模式,比如说我尽可能让单位流量的价格下降,还是说我采用包月的情况下,我限一定流量,这个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后确定这两者之间平衡的细化,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运营商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舒华英:携号转网将改变格局 运营商必须以业务取胜

现在我们接入网络的时候,号码不可携带,包括在同一个运营商里,不同业务品牌之间都不可能改变,这是管理和管制的问题,限制了用户。

目前的模式把用户的接入电话号码和业务、资源完全捆绑在一起,这种会随着管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国家逐渐推出号码可携带的问题,目前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运营商里要求你在不同业务品牌之间,首先事先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给了用户很多的选择。

另外一个,我们期望到了3G时代,有三家甚至四家运营商在运营3G网络和3G业务的时候,而且号码是可携带的时候,这个时候用户不再通过号码绑定在某一个网络里,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的不同业务。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又让我想起一个事,目前我们的运营商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基本上都是以运营商为核心,运营商要给用户推出语音服务,资费套餐、SMS包月等都是由运营商制定,运营商定出什么样的套餐,用户就得用什么样的套餐,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套餐,说白了这是垄断的结果。运营商垄断以后,要求用户交月租费,用户就不能不交,那是完全被动的。您刚才谈了, 3G时代必须是两个方面的平衡,一个是用户要用得起,第二是运营商和SP、CP们有利润,他愿意继续投资。

这样一来,我们能不能期待3G时代会有一些突破,比如说以运营商为核心,将会转成以用户为核心,如果接入方式发生变化的话,用户可能不会再把手机终端当做一个普通的通信工具,而是把它当做一个跟互联网结合的终端,通过这个终端,可以实现沟通无障碍,用户可能把手机当做PC,这样一来,目前运营商与用户的关系会不会有突破,运营商所扮演的角色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舒华英:你刚才讲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情况是因为资源的发展,技术条件的限制和中国现在管制政策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尤其管制政策里,现在我们接入的时候,我们号码不可携带,包括在同一个运营商里,不同业务品牌之间都不可能移动,这就是管理和管制的问题,限制了用户。

这就是捆绑和绑定的问题,就说把用户的接入电话号码,接入号码和业务、资源完全捆绑在一起,这种会随着管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到3G时代。国家逐渐推出号码可携带的问题,目前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运营商里要求你在不同业务品牌之间,首先事先可以自由选择,这样给了用户很多的选择。另外一个,我们期望到了3G时代,有三家甚至四家运营商在运营3G网络和3G业务的时候,而且号码是可携带的时候,这个时候用户不再通过号码绑定在某一个网络里,我就接入,这个号码在一定的条件下,我可以选择接入到ChinaMobile,也可以选择我这个号码接入联通或者选择接入到电信或者接入到网通。

这个时候哪一家服务得好,哪家的内容好,我就可以不受这个限制。这有几个方面,就是技术、网络、管制政策。你说的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原来在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技术没有达到的时候,运营商所提供的只能是语音,就像原来在困难时候,你到饭馆吃饭只有窝窝头,后来进步一点,有米饭、面条可以选择,再后来就是菜也可以选择,不需要搭配了。现在有了更多丰富的东西可供选择,那用户的选择就多一些。随着发展,有这种选择的可能性。

从运营商角度来讲,一旦引入了竞争以后,运营的目标,运营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你讲的这个是运营商在运营网络,所谓运营网络,只要建设网络,等着放号,放了号以后,就等着收钱,这是最简单的,产业链非常多,这个时候用户没有任何可选择,而且强制你,你想打电话,你得到我这里申请,得到我这里装,完了之后收初装费收一系列的费用,而且我还得排队,因为那个时候是通信资源的紧缺。

到90年代以后,固定网包括现在移动网,资源非常丰富的时候,有了竞争以后,运营商得去求用户,你买我的号,到我这里,进入到这个促销,到这个时候,从市场角度来讲,逐渐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但是卖的东西还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时候我只不过选择不同的饭馆的问题,但是吃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现在的2.5G、2.75G上或者固定网络上,现在已经产生的不是说这个品种就不一样了,除了米饭、馒头、面条以外,还有很多新的炒菜等等,各家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提供了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人们可以选择。

这个时候对运营商来讲,不再是简单地把门脸搭起来,把厨房弄好,还要想办法研究我的菜肴,我得以菜肴为主,怎么适合客人的口味了。在这个时候,通信运营逐渐由运营网络要过渡到运营产品,这个产品就得联合一系列人,你得供给我肉,供给我菜,还有供给我其他的副食、调料等等,都得高质量供给我,我们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很精美的产品大餐,这个大餐客人可以选择来吃。现在的情况是逐步由原来在向现在这种方面过渡。但是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我们依然说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只有几家,现在指定的饭馆只有四家,你想吃得更好,品种更多,还只有两家。

这样对客户来讲,就是一个很不公平的事。

主持人:这是目前通信生活里,比较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舒华英:核心网络该由国家统一建设 运营商建业务平台

全国的核心网络应该由国家统一建设,运营商只负责应用网络建设,形成以用户需要的业务为核心的竞争。

分工会越来越细,运营商的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在应用业务上,因为不可能在整个产业链上面面俱到,有些他必须要分出去,分给别人来做,从而更节省他的成本,更能集中他的精力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

舒华英:未来的情况应该是这种情况,换句话说,你那些炉灶都是放在那儿,我们有不同的餐厅的经营者团队,今天我发明一个新的菜肴,我往这里一放,谁愿意选择就选择,这在同一个层面来竞争。现在的竞争是大家从建炉灶到其他的锅台到餐厅的装璜等等这些,一套都是一家来做,将来就是我把这个平台都放好了,你们就像餐饮比赛一样,一个一个的厨师组成一个团队,你上这儿,所有的基本条件给你,在这个基础上施展你的才能,又便宜又好的东西给客户品尝,你做得最好,客户就买你,这是不久将来能做到的,这就是我经常讲的,网络要分离,就像胡主席讲的,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好。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现在把它建好一样,真正建成国家最基础的信息的高速公路,一个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起来以后,有很多物流公司在上面弄,吸引你的客户,到这个时候,都跑这一套路,高速公路都一样,你那儿跑,我这儿跑,交的钱都一样,就按你怎么来收钱,这是国家提倡,各个运营商组成你的产业链集团,你利用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来做运营,这个时候真正达到平等的竞争,这个时候就像我说的,所有的人都要挖空心思去想我怎么样能够把业务做得更好,我能够做更好的菜肴,大餐吸引客户,这个时候诚信也必然出来了,你要是欺骗了客户,今天吃了你一次,骗了他,明天他不再上你这儿光顾,那你就垮台了。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中国的通信网络的核心网络应该由国家统一来建设,在统一的核心网络中,应用网络则由各个运营商自己建设,形成有各自特色的应用。这样,各个运营商可以凭借业务来竞争,您觉得这个是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的,这个不久的将来能不能用年来计算?

舒华英:这个年起码得十年以后,这里有管理体制的问题,有整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的问题,包括我们看到的这样的设想,现在在国际上最发达的国家也都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发展趋势。

所以我们现在的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也在朝这个方向转,逐步地由原来完全注重网络到现在要注重业务,注重市场,再到注重业务或者我们称之为产品。真正最后到我们未来的客户,我们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并不关心你是承载在什么样的网络上,我只关注是你能提供的产品和内容,你这个业务,适不适合我,有什么既便宜又好的东西。

主持人:对这个设想,还是有一些顾虑,比如我来提供这个厨房,我不知道厨师们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我就是按照我的设想给你提供这么大的厨房,你在这里想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说业务经营者需要一个微波炉,但是你没给我,怎么办?

舒华英: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一切我能够做出我特色菜肴的这些最基本的设备必须要自备,这就是未来的业务平台,这个业务平台是每个运营商自己必须要搭建的,而这个业务平台就是他的特色。

所以我在讲这个的时候,讲到了未来业务平台使各个运营商竞争致胜的核心。我们传统的很多大师,就是炒菜大师傅,特级师傅,有自己专用的炒勺,这个炒勺是别人不可能效仿,是他的,包括用紫铜的,尺寸大小,形状都是他自己的,这个光有它还不行,还有和它一系列的,包括餐具,一系列都得配套,包括能够端菜,整个距离算好,温度都要控制好,这就是生产运作的一个流程和它的平台,包括我端给你以后,客户吃完以后,你是先交钱还是后交钱,交钱过程中,钱过来以后,怎么分给其他伙伴,这都是要设计的。

我认为国家提供骨干网,也就是最基础的网络,上面的业务平台和支撑平台,有些最基本的涉及网络的支撑平台,高速公路的管理站都是基本需要的,高速公路的通信上,这都是需要的。至于在高速公路上,车队之间的物流的调度,在可用资源下怎么调度,这是你的事,而你这个平台,这是各个物流公司所特有的,其他人不一样的。

主持人:前不久,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他们也分拆上市,这个上市公司主要就是做网络建设,像这样一个思路,是不是已经跟我们刚才讨论的有点接近?

舒华英:中通服最早是邮电部通信建设总公司,最早的时候邮电部通信建设项目都是由他来做,后来分给各个运营商,都是各个运营商自己建的网络。

经过一个阶段以后,各个运营商感觉把注意力从网络运营到产品运营转移的时候,这样大的转型的时候,这些工作他都要采取一个外包的方式,外包给谁?他就外包给有经验的、能够保证质量的公司,所以像中通服这样的公司成立一个专业的建网公司,尚没有进入到维护,如果把将来建设、维护都由他来做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做得很专业。

这个时候的运营商对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层面和链入层面的维护和服务都可以交给他做,真正的运营商则更上层一些,会接入业务发展。所以你刚才提到这个,也是分工会越来越细,由于它的注意力,运营的内容的高度集中和竞争的激烈,使得他不可能在整个产业链上面面俱到,有些他必须要分出去,分给别人来做,更节省他的成本,更能集中他的精力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

舒华英:未来用户只需把钱掏给满意的业务

为你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应该是按照你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效益这种方案提供给你,这个时候也就是说给你创造了价值,你就愿意把钱从兜里掏出来给为你服务这些人,他首先为你提供价值的时候你愿意提供。

主持人:如果刚才的假设都能够接近事实的话,我觉得用户对通信产品的应用还有互联网产品的应用可能就会更便捷。回到应用层面,通信和互联网融合,2006年互联网有很大的并购就是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今年年初Google又跟ChinaMobile合作要做手机搜索,这两个例子说明互联网跟通信的发展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很多通信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和很多互联网业务在通信网络上跑已经有所雏形了。您怎么看这样的发展?

舒华英:你刚才讲的,尤其是Google跟ChinaMobile联合做,以手机终端为主的移动搜索,这是很好的方向,他预先做好了,实际上Google就是把你所需要的东西给准备好,给你整理好,就像一个好的管家一样,你需要什么东西,跟他说以后,立刻调动所有的资源摆在你面前,这几样是不是根据你的提议,领会你的意思,对,就给你了。这样的话解决了我们现在移动通信当中的带宽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他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占用很少的带宽,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如果你想想,我们没有这样辅助的话,通过手机找一点东西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就会占用带宽资源很长,占用屏带的时间很长,大家都占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效益就很低。

所以他通过这个服务,让大家节约了时间,节约了带宽,这个结合是未来为手机上网,查阅资料或者说获取信息一个很好的方向。这说明未来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终端的融合,把这几样融合归结成一个叫数字融合,归结到一点就是数字的融合,所有都融合成为一个数字,这样的话,就带来未来很多巨大的变化,而这个融合它是跨国界的,跨技术的,跨意识形态的。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事实。谁想阻挡都阻挡不了的。

我想未来的终端,它实际上不是叫手机,它是一个可携带的移动终端,这个终端会随着你所处的时间、 地域,所要干的工作不一样的时候,他会有所变化,并不是说我就带着所谓多制式、多模、多功能的终端可以包打天下,实际上未来并不是这样,也许人们将来是带着一个什么都没有装的,到了固定的位置上以后,这个地方给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一台机器,一个显示,你把你的插上去以后,所有的信息和所有的内容立即在这个上面显示出来,那你这个时候感觉比看这个小终端更加舒服。你走以后,这台机器,这台设备上什么都没有了,信息、资料,是随着你人走,这个也不需要你把它携带在身边, 这就是网络。在这个时候,人们一定不再在意说我今天像我们拿着这样的终端或者我书包里还带着一个PDA,几个东西都各干各的,我到你这里以后,也许我往你那台式机一座的时候,输入我的密码,输入我的身份,我所要干的活,我的资料马上通过网络传递到我这里来,比这小终端好得多。

同样,你带着手机,你到了海滩上,没有电脑的时候,也要处理工作的时候,尽管它的屏幕很小,但是不影响工作。你到了飞机上的时候,到了其他地方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接入手段,传输手段也许是通过空中通信,也许是通过卫星通信的传输,也许是通过其他的传输。到了固定一个地点的时候,也许最好的,最便宜的,最廉价的,为你最省钱的是通过光网络传输。这个时候为你提供的这一系列的服务,应该是按照你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效益这种方案提供给你,这个时候也就是说给你创造了价值,你就愿意把钱从兜里掏出来给为你服务这些人,他首先为你提供价值的时候你愿意提供。

舒华英:中国特色决定语音仍是3G时代核心业务

三五年后,75%语音业务是移动终端打出的,目前是40%-50%,将来,移动语音业务对固定语音业务的替代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大家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是极端的不平衡,这是中国特色。简单的把中国市场拉入一个体系,一个看法,往往要犯错误。

主持人:您刚才谈的就是我们所憧憬的融合通信生活,现在很多公司都提出了统一通信的概念,跟您刚才说的有点类似,但是估计还没有达到您说的这些要求,但是未来的通信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像中国的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4.6亿,单单ChinaMobile的用户总数已经超过美国总人口数,所以在中国,移动手机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是用户的潜力也非常巨大,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您觉得3G时代语音通信会不会还是核心业务或者说是不是移动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

舒华英:依然是这样,刚才谈到4.6亿用户当中,绝大部分是语音通信。按照现在运营商的分法叫高端用户、低端用户,这4.6亿用户当中,无论是联通用户还是移动用户,可以说大部分是中低端用户,目前的移动通信已经是普及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愿意,有一定的支付能力都可以享受到移动通信给你带来的便利。

不同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这点上,可以说是中国通信事业的一个巨大成就,这在世界上目前来讲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主持人:也有人认为这几年ChinaMobile,中国联通对低端农村市场的开拓非常快,而且用户数的增长每个月都是几百万,这样一个趋势导致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即使拿到3G牌照,但是其可开拓的移动用户数量可能都是非常有限,而且主要都是农村低端用户,如果这样,3G牌照对固网运营商就没有特别的价值,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舒华英:我觉得3G牌照还是有价值的,不能说它没有价值。这就涉及到未来所谓的3G通信、2G通信合理的衔接和布局的问题。也涉及到的移动和固网的融合问题。

在这里,未来的3G网络是采取所谓的要建一个网络,我就建所谓的全国覆盖的网络,还是说按照业务需求来覆盖网络,这是很大的区分。

这包含着你运营商投资收回问题,网络开办了以后,这个网络能不能发挥效益的问题。因为3G的业务更加个性化,它是原来在现在2.5G、2.75G基础上网前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要看用户群分布在哪。

分布有用户群的地方首先实现网络的覆盖,这个有一个具体运营的策略,你讲到3G的网络,一个是我们看到了未来移动语音会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可以看到的,可能在三五年以后,整个语音业务的发起,将会有75%由移动终端发起,目前已经是40%到50%。

不久的将来,全球范围之内会有75%的语音由移动终端发起,这个时候移动语音业务对固定语音业务的替代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的移动语音它的增长是百分之十几,固定语音的增长是负的2.8%、2.9%,也就是说每年在逐渐减少,而且这个速度还会增加。所以现在的固网运营商如果还没有移动的牌照,不去经营移动的语音业务的话,那么固定的语音业务会衰减更厉害。我们说在3G时代,数据通信或者其他通信它的成长速度很快,但是在总体的业务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来看,依然还是语音占大头,到现在ChinaMobile、中国联通在他们收入总比例当中,70%多接近80%的收入依然是语音。

主持人:前天,美国AT&T就宣布网内话音通信全部免费,也就是说话音赚不了很多钱,利润已经非常薄了,在中国不太可能像过去那样一分钟四毛钱、五毛钱收了,很可能也很便宜,运营商怎么通过话音来赚钱呢?

舒华英:至少到目前为止,有两种,一种像ChinaMobile依然在收钱,但是越来越便宜的情况下,他就丢失掉的这部分业务收入通过其他增值服务或者非语音来增加他的业务收入。

美国的消费情况和美国的整个教育水平、美国的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大家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是极端的不平衡。

像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几大城市,人们的收入和人们的使用和在西部、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差异非常大,受教育和文化水平差异非常大。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这是中国特色。最高端的可以甚至是超过国外,就像我们一些高档的奢侈品,现在中国成了世界上奢侈品最抢手的地域,但同时中国你要看到,很多人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这种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城镇到农村,这样一个阶梯的发展,带来了中国市场,中国运营的多样性。就像我们讨论另外一个问题的时候提到就像我们到了云南一样,你可以看到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寒带,海拔三千米到四千米,海拔两千米还有海拔热带雨林,它是立体结构,这样立体带来整个多样性,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社会就是这样多样性,而且还要看到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简单的把中国市场拉入一个体系,一个看法,是往往要犯错误的。

舒华英:反对3G与重组挂钩 股民不该过多寄望3G概念

对3G这个问题,我始终认为在改革中国电信和整个由进入电信强国行业的时候,应该从更长远的观点和改革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要局限在仅仅只考虑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来决定,国家应该站在更高层面,更宏观的层面,来进行引导,交给市场去选择,否则会影响我们各个方面的进程。

从本身业务的发展和未来看,我觉得网络的建设不会出现突变,应该是渐变,包括各大运营商它的投资也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网络的建设需要周期,到形成能力,到业务产生到这个,需要一个周期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关于TD和3G的争论问题,有几个投行做出预测,觉得中国的3G牌照很可能要到2007年年底才有可能发放,这也导致了一些运营商的股价还有设备商的股价往下掉,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舒华英: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刚才我说的问题,因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和决策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特色,不是企业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企业直接主管部门所能决定的,因为这个是涉及到通信行业,涉及到国家重要的七个管制的行业之一的行业,所以它的一些重大变革和改革,都会受到中央一级决策。

所以这里的决策就是一个多层面的决策,在这种决策形势下,对TD也好, 其他的3G牌照也好,这里的发放涉及到人们一直说的或者说即将可能也要实现的所谓的电信重组的问题,一派的观点就认为3G的牌照发放一定要和电信业的重组联合。

当然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持有异议,但是将来也有可能事实上的做法就是这样。即便是这么做了,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不要把电信重组和3G挂钩,现在的事实是可能真要挂钩了。由于这样的挂钩,换句话说,首先要进行重组,然后进行3G牌照的发放,就导致3G牌照发放一推再推。使得我们在整个产业链和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许有的人说这种损失是必须的,或者说是这个学费是必须要交的。

换句话说,也有2002年到2003年拆分中国电信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种方法不对的,目前有一个说法,说当年的拆分是对的,是需要的,现在重新把电信运营商再组合起来也是对的,当然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一定的观点分析,这种话也许没有错,但是从长远来看,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到底是对还是错,就像我们说老是那句,改革是要有成本的,改革是需要交学费的,把我们做错的事情老拿这句话唐赛,我认为是不好的。所以对3G这个问题,我始终认为在改革中国电信和整个由进入电信强国行业的时候,应该从更长远的观点和改革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要局限在仅仅只考虑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来决定,国家应该站在更高层面,更宏观的层面,来进行引导,交给市场去选择,不要越俎代庖。否则的话会影响我们各个方面的进程。

主持人:另外一个,可能是目前很实用的一个问题,现在3G问题有一点风吹草动,3G概念股就会有强烈的反应,您觉得出现这种情况,股民理智吗?

舒华英:股票市场是买未来的期望,并不是买事实,整个股票证券投资投行也是买期望,刚才讲的那些投行人是对未来的预期,调低了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是看它的现实。

国家的宏观政策对股民来讲,在一段时期内,对3G的概念包括3G的概念股等等这些,会有一个上涨,但是这种上涨,我倒是建议不要对它给予更多的厚望,过高的期望。

从本身业务的发展和未来看,我觉得网络的建设不会出现突变的东西,他应该是渐变,包括各大运营商它的投资也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网络的建设需要周期,到形成能力,到业务产生到这个,需要一个周期的。这个周期的过程中,不要设想它一下子会有一个大的爆发式的突破。

当然股市这个东西,就是一种炒,就是买期望,这个就是股民自己看这个问题,股民的反映强是很正常的,包括对中石油、中石化等等这些也是,一有政策调整,就上去了,一有政策调整就下来了,这个是很正常的,作为理性的判断来讲,整个产业要往前发展的,但是想通过某一个时期内有一个美好的预期,这也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舒教授今天给我们带来非常丰富的信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最后请舒教授跟各位网友道个别。

舒华英:谢谢诸位网友,希望以后有机会再一起进行讨论,谢谢大家。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7-03-18 20:51:00  回复

回复/评论:舒华英:3G无杀手级应用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BBC:在川普政府的关税打击下,为何中国不低头?
  2. 瞄准美国公民了?川普总统的“驱逐行动”在变本加厉
  3.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4. 川普总统:在未来几周内开始发放“金卡签证”
  5. AI半壁江山是中国人?黄仁勋“敲警钟”:美国须觉醒!
  6. 这小伙年仅25岁,已经是百亿美金公司的创始CEO了!
  7. 川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意外后果
  8. 在量子世界“玩儿游戏”?物理学家展示了量子计算机的新前景
  9. 美国物价到底贵不贵?近距离窥视一下佛罗里达州的中产家庭的日常消费
  10. 中国“不陪川普玩”了… 从此不理会美方闹剧!
  11.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12. 美国“大规模”取消国际留学生的签证
  13. 美国华人在近期出入境美国,绿卡和签证的持有者须知!
  14. 美国人在凌晨三点排队,不为苹果手机… 竟然是为中国毛绒玩具“拉布布”?
  15. 关税战持续了96小时… 突然大反攻?
  16. 中方意识到谈判时机已至?迅速派出“王牌代表应邀”和美国财长会面了
  17. 哪些关键技术决定了如今大模型格局?Google的首席科学家“万字演讲”回顾AI发展的十年
  18. 贸易战的结局已定?中美两国“各退一步”?
  19. 【读懂AI Agent】MetaGPT、Mila、斯坦福、耶鲁、谷歌的合作论文
  20. 美国《时代》周刊:DeepSeek【梁文锋】
  21. 美国驻华大使馆:“赴美生子”一律拒签
  22. “240小时免签”和“离境退税”叠加组合,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23. 百万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川普政府的百天?
  24. 2025年,必须认识的一个英文单词 ~ tariff
  25. 遭遇无故吊销学签,藤校的中国留学生起诉且赢了🇺🇸国土安全部!
  26. 独自搭乘美国硬座火车,52小时横穿美国!
  27. 这位美国年轻人在中国玩儿一圈,浪费掉美国政府的16亿美金?
  28. 台湾政府:一场误会呀
  29. 中国的中产家庭,送孩子赴美留学就是鸡肋之举?
  30. 让人意外!股神【巴菲特】突然宣布退休
  31. 马斯克的丑闻?和多名女性有染,有上百个孩子?
  32. 近半数中国小包裹的接收人是贫困美国百姓?
  33. 中美博弈2.0了?川普政府“百日执政”,撤回对华善意!
  34. 中美关税战的最佳写实作品~乌合麒麟发布《就不跪》
  35. 美国小伙儿在武当山修行十余年,终于获得“中国绿卡”了!
  36. 华人科学家再次遭遇系统性排查,75%留美学者“萌生去意”!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3.147.140.23, 2025-05-17 04:51:03

Processed in 0.07674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