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市民在享受SMS拜年便利的同时,也纷纷遭遇陷阱。近日本报连续接到读者投诉,讲述自己为莫名SMS彩信埋单的经历。
市民宋女士大年初二接到一条貌似老友的SMS“老同学,过年好!好久不见很想念大家……”尽管号码陌生,但如今手机换号是常事,宋女士还是回复了SMS。见对方久未回应,宋女士干脆把电话打过去。没想到对方竟传来一串语音应答。宋女士感觉蹊跷,后拨打10086查询,发现自己的话费被一家SP(手机增值业务服务商)扣掉10元。
专家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违规SP服务提供商通过发送彩信的形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开通收费业务,但是没有告知用户关于该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收费方式,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手机费用较大的用户可能会忽略每个月扣除的几元钱费用,但一年下来就要向运营商缴纳不少“冤枉钱”。
天津市某高校学生小冯也有一段类似经历。近日,他缴纳手机话费时发现被扣除了11元的数据业务费。“我从来没用手机上过网,也没有流量下载,怎么会收取这么多的数据业务费呢?”小冯疑惑不解地向记者表示。据小冯回忆,自己近一个月内经常收到彩信,并提示到移动中心下载。为了避免下载收取费用,小冯按下了退出键,但屏幕却显示“下载中……”。无奈之下,小冯关掉手机,不料还是被收取了数据业务费。据记者调查,到彩信中心下载SMS,若成功不收费,若下载中途退出导致下载失败,则会收取数据流量费。专家表示,利用反向思维盈利的做法有欺诈消费者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