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2月25日,记者从江苏移动、联通了解到,今年春节SMS数量激增,除夕全省手机用户SMS发送量数亿条,拜年彩信也有所增加。SMS种子播撒中,广东一些网友却发起了抵制SMS运动,呼吁大家拒绝SMS拜年。并列举了贺年SMS“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七大罪状”。
【观点碰撞】
反对者:有人除夕特地没开手机
杜女士在大年夜特地没开手机,说起SMS拜年,她坦言自己不太感兴趣。以前家里没有装电话,亲戚都上门拜年;装了电话后,一些住得比较远的亲戚,从除夕开始就打电话拜年了。老两口有了手机后,过年过节也经常接到小辈发来的SMS,原来她觉得很感动,但后来和子女一交流,才知道大家收到的SMS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以往除夕时不时收到的SMS,也经常会让手机空间挤爆。因此她索性关了手机,告诉小辈:“打个电话聊聊天不是挺好的嘛。”
赞成者:高科技拜年少了麻烦
“每收到一个朋友的拜年SMS,我就能感觉到一份真情”,住在南京河西的许小姐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往不一样了,去亲友家拜年,不是过去随便上门拉拉家常那么简单了,得到隆重招待的同时说不定给朋友添了麻烦。想到朋友了,用SMS拜个年,效率高又不费事,好玩的SMS还能让大家笑开怀,“有些SMS确实是重复的,但这不也证明了它受到大家欢迎吗?”
【专家视点】
用心拜年就是好“民俗”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孙先生认为,从上门到打电话,再到发SMS,每个时代人们联系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样。不过,SMS和传统文化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古人就从写信沟通中找到乐趣,而现在SMS则有点类似过去的寄明信片,用浓缩的几句话概括了对朋友的祝福。虽然SMS是种“捷径”,但并无削减情感因素,在担心朋友收到无差别的SMS时,人们发送前也都会掂量掂量,甚至激发了“原创”的热情,有些针对特定朋友的祝福,是不可以复制的。而且,SMS和其他拜年方式如上门祝贺、聚餐并不冲突,SMS只是增加了一种传递情感的方法,可以涵盖亲戚、朋友、同学这些不同的圈子,甚至平时有矛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