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8日电 (冯晓芳) 信息产业部28日称,信息产业部和相关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已经启动应急预案,查勘因地震造成的国际海光缆受损情况,并积极修复,采取措施保障通信。
信息产业部表示,这次地震对中国国际海光缆影响较大,造成互联网电路大量中断,话音电路部分中断。
【相关链接】
一种猜想 水下机器人修复海缆
由于海缆修复的时间表尚未出台,心急如焚的网民纷纷把目光集中在2001年2月中美海缆中断事件。据2001年2月15日出版的上海《新闻晨报》报道,那次修复过程中,日本KCS海缆船出动了一台水下机器人,其修复过程是这样的:
机器人潜下水后,通过扫描检测,找到破损海缆的精确位置。机器人将浅埋在泥中的海缆挖出,用电缆剪刀将其切断。船上放下绳子,由机器人系在光缆一头,然后将其拉出海面。用相同办法将另一段光缆也拉出海面。船上的仪器分别接上光缆两端,通过两个方向的海缆登陆站,检测出光缆受阻断的部位,将有阻断部位的海缆剪下,然后靠人工将备用海缆接上两个断点。备用海缆接上后,经反复测试,通讯正常后,就抛入海里。最后由水下机器人用高压水枪将海底的淤泥冲出一条沟,将修复的海缆“安放”进去。
2001年2月9日,中美海底光缆中断,22日维修完成。3月9日,中美海底电缆在另一处断裂,22日维修完成。两次维修时间都是13天。(王颖晨)
一种分析 地球板块运动折断海缆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伍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讲,海底光缆因受到外力而被破坏的几率很小,说明这次地震的破坏力非常大,已经超过了海缆加强结构所能承受力量的极限。
伍剑指出,海底光缆在设计时肯定会考虑到承受力问题,一般都有加强结构来抵御海浪冲击等外部受力,而且海缆要比陆地光缆粗很多,直径达到几十厘米,而普通陆地光缆只有手指般粗细,因而海缆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强。
之所以此次地震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力,除了地震强度比较大以外,地震的震点很有可能刚好在海缆通过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板块错开的位置刚好是海缆通过的地方,使得海缆受到了“横向力”。他打了个比方说,一支铅笔受到来自两端的“轴向力”不会被折断,而如果从中间掰开的话,就很容易因受到“横向力”而被折断。海缆所在位置发生板块错位后,海缆所承受的力量就相当于来自中间的横向力。(韩娜)
台受损海底光缆抢修困难 COM域名再遭质疑
记者从CNNIC方面了解到,由中国自主管理的CN域名,未受到此次地震的影响。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网民访问COM等境外域名时,大多仍需要经过国外的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中美海底光缆一旦断裂,便会发生解析问题。其实COM等境外域名访问不仅主动权掌握在国外,对国外通信条件的依赖度很高,地震等天灾以及政治摩擦等原因都可能导致COM等境外域名访问中断。
专家称,中国的海底光缆发生故障已不是第一次,2001年时中美海底光缆就曾被渔船走锚钩断,造成了通信中断。在上次事故后,COM域名的使用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质疑,如今台湾地震的发生,让COM域名的安全问题再次突显出来,相关问题值得有关部门的重视。
断网事件 解答
为啥有些网民能上MSN?
因为他们使用的服务器不在光缆影响的地区,这次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在美国的服务器。
造成的损失能否索赔?
对于一些网友表示因为这次事件导致自己重要邮件丢失、重要生意延误,希望索赔的说法,昌久律师事务所的吕峰律师表示,这次事件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有关方面有权不予赔付。
境外刷卡是否受影响?
一些网友想知道,在境外的刷卡是否受到影响,对此银联公司的人表示,目前尚未接到这方面的报告,金融业务未受到影响。
台湾地震海底光缆受损 金融市场波澜不惊
同类事件回顾
2001年2月9日,跨太平洋的中美海底光缆在上海崇明岛段受损被鱼网撕断,导致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网站。
2001年3月9日,刚刚修复的中美海底电缆在另一处发生断裂,台湾的互联网络一时间出现严重拥堵,近400万互联网用户受到影响。又经过10多天抢修,终于在3月22日维修完成。
2003年10月28日,上海崇明的海底光缆被意外拉断,造成崇明岛上至少3万有线电视用户信号接收受阻。
中美将新添通信光缆
12月18日,中外六大运营商联合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修建中国和美国的首个兆兆级海底光缆系统——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将具有重要影响。
据预计,到2008年,现有的跨太平洋海缆网络将难以满足中美间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带宽需求,为了满足共同需求,中国电信等六家运营商决定兴建这条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Trans-Pacific Express(英文简称TPE)。
据透露,全部工程预计2008年第三季度完工。
【不吐不快】
张煦:被震断的其实是“集体依赖”
即使把电脑系统重新装了一遍,杀了两次毒,登录N次,MSN依然无法登录。昨天中国大部分MSN用户集体“失语”,受“灾”者数量,是曾被Microsoft炫耀的1500万。
除此之外,一些国际网站无法访问;有外企公司员工无法与国外同事或客户沟通……“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昨天,受海缆中断影响的互联网产品,用这句老歌词,让大多数人感觉到了其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此番的意外,与相关企业将部分甚至全部服务器安置在境外不无关系。如果将部分服务器搬至境内,多少会有所缓解。跨国公司的本地化,仅招中国员工,为中国客户服务,还远远不够。用最大的投入使本地用户体验得到最牢固的保障,或许是本地化最根本、最单纯的落点。
无奈互联网。集体的力量,也意味着集体的脆弱。这一次“震断”的,或许不仅仅是电缆,还包括对相关公司本地化进程的信心,和对其服务的过度依赖。(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专家观点】
同类问题可以避免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委员会委员封洪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底光缆出口中断造成的问题主要是互联网域名无法完成解析,因此凡是要依赖海外互联网服务的用户都会受到影响。
具体来看,在此次事故中,国内受到影响的人群主要是需要访问或使用境外服务器的用户,如MSN的用户等。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几年以前,确实会造成国内网络的瘫痪。”封洪说,过去中国对国外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如“.com”、“.org”、“.net”等国际顶级域名的解析需要由设置在中国境外的域名服务器提供服务。
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开始起用“.cn”的顶级域名,并迅速在国内普及开来。与其他国际顶级域名相比,“.cn”域名在国内便可以完成解析,因此受国际光缆事故的影响程度大幅降低。
封洪说,当前国内大多数网站和公司的都已经使用了“.cn”的域名,还有很多企业同时具有“.cn”和“.com”两个域名,所以这次海底光缆事故不会给国内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多麻烦。
“当然,在此次事故中,近千万MSN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一些国外网站无法如常访问,充分暴露了互联网根深蒂固的脆弱性,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备份体制的完善,同类问题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封洪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MSN等网络服务在中国的落地,也要建立大量的本地服务器,一旦海外的服务器中断或无法访问时,本土部分的服务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封洪表示。(何鹏)
可借道欧洲陆地光缆通往美国
至于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不好评判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凡是用到通信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国际出口的大部分海缆大部都已阻塞或断裂,可以预计影响比较大。
舒华英介绍,国际电路出口有多个,包括海底光缆、卫星通信等,但是,卫星通信容量小,因此,包括国际互联网在内的数据业务都一般走海底光缆,可见海底光缆的重要性。他表示,各运营商中的国际电路出口以中国电信最多,其次是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则主要靠租赁网络。至于解决办法,可以借道欧洲的陆地光缆,再通往美国,不过需要国际组织协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海底电缆并没有完全中断。“除去数据电缆,我们还有其他的海缆,还有和俄罗斯之间的陆地光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必须’的通信。不会由于海底光缆的中断而导致对外通信的完全封闭。”
但该人士同时表示,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很多,而访问互联网的数据流量比国际电话、国际传真等的数据流量大得多。如果短时间内海缆不能完全修复好,可能会影响访问国外网站的速度。他同时表示,虽然卫星通信的容量相对比较小,但也足够满足必须保证的通信:譬如涉及到公众利益的、经济领域的以及外交大事等等。
至于这次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专家认为,除了运营商的维修费用和通讯方面的损失在随后调查中可能统计出来外,其他方面的间接损失非常难估计。但是电信方面一定会受到损失,这主要包括运营商的维修费用、运营商通讯费用的损失以及由于通讯不畅通所造成的其他间接损失。(张韬/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