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亿威(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杜红超
2006年5月,易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亿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杜红超先生应邀作客天极IT聚光灯栏目,针对Web 2.0形势下网络渠道新的推广模式问题,与主持人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跟随天极IT聚光灯栏目走进我们的直播节目。我们今天请到了海亿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杜红超先生。
杜先生是互联网的老兵了.今天我们请杜红超先生跟我们谈一谈Web 2.0形势下网络渠道新的推广模式。
首先请杜先生先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公司的基本情况。
杜红超:我们公司简称叫易维集团,基本上是由三种类型的公司组成。一类是技术性公司,就是现在我管理的海亿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一类是项目性的公司,由几个不同的公司组成,这些项目性的公司以易维九通传媒资讯公司为核心;还有一类是正在筹备中的渠道性公司,即易维网营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将渠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向渠道输送产品。
目前我们项目性的公司承担了几大门户网站的十几个频道的运营,这些频道包括新浪分类频道、投资频道、找乐频道,以及我们与新浪战略合作的小区频道;Sohu.com分类频道与招商频道;网易家庭频道与美食频道,同时QQ人才频道,China.com分类频道,还有千龙网品牌频道等。
我们通过跟门户网站做战略协作,让他们分出这些频道交给我们做外包运营,我们具体包括整个频道的策划、设计、开发、渠道、客服等方面。
易维集团直属公司或部门的员工有300多人,包括参股公司的员工超过五百人,其中海亿威作为技术平台拥有直属技术人员40余人,主要开展内容挖掘、自动分类方面的工作。
Web 2.0是一个大杂烩主持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Web 2.0概念火遍互联网,其实在您之前已经有很多嘉宾来我们这里谈过有关Web 2.0的事情,今天您要谈的网络渠道2.0和Web 2.0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谈谈,您对Web 2.0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杜红超:我可以分三点来说。
第一是我刚听到Web 2.0这个词时的感受。互联网上新名词层出不穷,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感觉有种新技术概念出来了。等我详细把所谓的Web 2.0东西看完以后,觉得这就是一个大杂烩。所谓WEB2.0就是把所有的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很难表达的东西,放在一块用一个筐装起来没有什么很多新鲜的地方。
比如像IM这类的东西,包括像所谓SNS都是在互联网已经出现的成型模式。如果说它有什么创新的话,最大的创新就是把以人为本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及服务结合到一块。Web 2.0在我看来就是表达一个“公义、协同、创新”的理念,用技术来把这些理念贯穿起来,充分发扬“以我为本,以人为本”的主旨,通过互联网把这些优势发扬壮大。
第二点认识就是,由Web 2.0所引发的这个市场所蕴含的机会,犹如就像当初电子商务刚刚进入中国时一样商机无穷,但是到最后真正能够剩下来的典型商业模式将是极为有限的,就好比电子商务叫得这么凶,事实上真正具有一定模式的也就是B2B、B2C、C2C这几种一样。
在中国,WEB 2.0能够成长起来的商业模式可能就是分类广告、会员制营销和个人电子商务。
第三点认识是,与过去大部分互联网新技术相同,Web 2.0一定不仅仅是依靠Web这样一个技术的东西就能够最终推动中国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它必定与线下的各种传统模式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展现出生命力。
Web 2.0的技术如何与线下充分结合?我们可以看看过去互联网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类行为模式。
第一类叫扩胸运动,一个模式出来恨不得把互联网一统天下,这个它也干,那个也干,恨不得什么都干。扩胸运动是资源无穷无尽的耗费。最后大部分死掉,少部分形成规模;
第二类叫跳高运动,绞尽脑汁,想点新东西,想点在传统社会里没有的东西,更要想点在互联网没有的东西,就像跳高一样。这种思路出来的东西,导致用的人学习成本很高,做的人成本更高;
第三类叫挖井运动,有一个好的理想,好的信念,好的技术,好的工具,要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与消费者市场广泛结合,深入结合。所以Web 2.0真正能够成活的网站一定都符合大气而精致、简单而深入这个特点,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设计、网站UI风格的设计,还是各式各样产品的设计中,都应遵循这个特点。
Web 2.0改变了网络渠道主持人:你们公司提出来Web 2.0将催生网络渠道的变革。先讲讲Web 2.0以前的网络渠道的模式和作用吧。
杜红超:我们知道渠道的几大特点:它承担物流功能、承担向用户收费也就是上游厂商角度来说的支付功能;承担客服功能;承担信誉担保功能,就是替厂商在附近的消费者中间进行进一步的信誉担保等等。
一个渠道像一张网络,渠道建设成本是极其高昂的,所以过去的渠道基本上是大企业创建的。比如说海尔、沃尔玛,包括像Microsoft这样的IT企业,它们的渠道仅仅在其公司本部,就需要在其内部建立有强有力的策划、营销、设计、管理、客服、培训、辅销等等一系列的机制和体系,所以成本非常高。
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公司就靠渠道在活着,比如说白酒,家电这些产业。后来它们认识到这个渠道的作用太巨大了,它们一边不停的投入,一边千方百计想怎么样去跟渠道合作,后来就演变成“渠道为王”。这样做的结果是,渠道自己的议价能力更加增强了,对于厂商来讲渠道成本更高了,直接导致了产品的价格更高,导致了一系列成本提升的恶性循环。比如,药品渠道就是一个例子,所谓的药品价格黑幕往往是因为这个症结产生的,而所谓的“药品价格反黑”阵营的出现,也与渠道这种生态结构上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