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信心赢下和台积电的官司。”9月25日,中芯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汝京在天津向本报记者表示。
一个月前的8月25日,台积电在美国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称中芯国际违反其在2005年与台积电达成的和解协议,继续侵犯台积电的专利,不当使用台积电商业机密,并对此提出相关赔偿及禁制令处分,追诉金额高达1.3亿美元。
20天之后,中芯国际宣布,已经向法院对台积电提出反控状并要求赔偿。中芯除强烈否认台积电提出的指控外,并反诉台积电不但违反和解协议,而且违反双方应遵守的诚信义务及公平处理的协定,因此要求台积电赔偿。
一时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和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之间的“二张恩怨”再次浮出水面。而张汝京此次是在双方又一次对簿公堂后的首次对外表态。
“我们可以找到更清楚的证据,证明台积电这次对中芯的控诉是骚扰性质。”张汝京称,“每当中芯突破难关,进入新领域、新成长期,便会遭遇骚扰。”
张汝京表示,中芯的遭遇是国内芯片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他认为,海外大企业经常通过3种手段对国内新生的或实力较弱的芯片企业进行打击。这三种手段包括:诉讼、骚扰客户和恶性竞争。
“诉讼不一定告得倒竞争对手,但骚扰能力很强,往往官司一打几年,最后国内企业赢了,但发展却拖下来了;骚扰客户比较常用,对国内企业的客户进行恐吓和威吓,使他们与国内企业解除合作;为了同样的目的,海外企业也可能凭借资金,用杀价等方式打击国内的竞争对手。”张汝京说。
张汝京同时表示,针对海外企业的恶意骚扰,国内企业同样有防范办法,“比如,国内市场如果够大,完全可以制定很多自己的标准,获得标准保护”。
张汝京认为,对于客户来说,“他们也应该明白,如果接受大供应商的恐吓,背离原先的合作伙伴,一旦让其形成垄断,未来吃的亏会更大”。据张透露,此次和台积电的官司发生后,“我们的海外客户们也没有问我们,他们都不把它当作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
他同时透露,本次诉讼双方仍存在达成和解协议的可能,“我们不排除协议和解的可能,不过,如果真打官司,我们能拿出更多证据,我们也有把握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