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中国专利数量稳夺魁首 质量参差让业界英雄气短
网友【老编】 2007-03-22 19:05:37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IT时代周刊》记者/高 原(发自北京)

中国专利在数量上已异军突起,但这并不能使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知识产权中心主任赵天武对整体情况乐观起来。

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传出信息,中国的专利申请已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期,尤其在速度和数量的增长上,国外专利申请难以与之匹敌。据悉,从1995年到2005年间,中国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每年都以25%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国企业申请量已达55%。

然而,现状并未使中国企业在跨国专利竞争中长期所处的劣势得到改观。与会的赵天武向《IT时代周刊》表示,绝大多数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所掌握,中国尚不具备技术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发明专利中,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国外企业达到了70%,而国内企业仅为30%,中国企业仍不足以与国外公司抗衡。

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已在专利积累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利用中日渐觉醒,但要获得与国外公司平起平坐的核心技术和高质量的专利,尚需努力修炼。

代价敲醒脑袋

一直以来,国外企业在华的专利申请始终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控制,这对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来说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国际大公司纷纷加大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商务部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八、九年间,仅8家国际品牌在医药、汽车、通信、家电等领域申请中国专利的总量就高达20350件,平均每年上涨30%,其中新兴技术领域增长速度更为明显。据悉,外国公司在中国通常所采用的策略是,先垄断专利技术,然后垄断标准,从而大举占领中国市场。

“国际品牌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数量是以中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为标准的,中国企业在哪个市场潜力大,国际品牌就会在哪个领域寻求专利保护,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速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指出。佐证杨铁军观点的事实是,Nokia等国际巨头从未停止过在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除了手机硬件、通信协议等发明专利,还有形状、图案、色彩等外观设计专利,总数达数百种。

仅从手机领域便可看出,国际品牌力图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控制中国市场的意图。与此同时,高昂的专利费用和接踵而至的专利起诉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桎梏”。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生产的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都支付给了国外专利持有者。2002年,境外6C联盟联合诉中国DVD生产厂商侵权,致使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4.5美元专利许可费。据统计,到2006年年底,中国企业已向6C联盟支付了30亿元专利费。长此以往,在对方专利权失效以前,中方还将支付200亿元人民币。而整个碟机行业的整体利润显然达不到这个数字。对此,众多行业分析人士一致认为,专利费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国DVD制造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到数码相机、MP3芯片、汽车和电信设备,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

沉重的代价敲醒了不少企业主的头脑。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意识渐强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商标注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一跃而上,很快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

截至目前,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300万件,数量升为世界第一。有专家认为,这为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部分骨干企业已经涉足发明领域,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联合国下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科技部主管德克·派拉特也表示,中国的研发资金投入和专利数量两个领域的高速增长令人炫目。

然而,受中国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执法环境的影响,企业更多地是将一些小发明和创造申请为实用新型专利。从统计资料来看,2005年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比2004年增长了47.6%,特别是很多小部件的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技术含量,但科技水平与竞争力与国外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都是在国外品牌的阴影下生存,换句话说,国际品牌根本没把中国的本土企业放在同一竞争层面来看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正是因为双方竞争的市场不同,所以才相安无事多年,但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很多行业已呈现崛起之势。

质量瓶颈

数量和增长速度的遥遥领先,并不代表中国专利的整体情况,质量问题却越来越成了制约中国专利水平提升的一大瓶颈。

《2006年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不注重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的倡导性差。这也印证了中国还不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尚不具备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现实。

商务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其中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占93%、91%、85%、69%、60%。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等基本从国外进口。其中,石化装备的80%,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先进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都依赖进口。

目前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这些都昭示着中国专利的“硬伤”:数量多,质量差,专利竞争力堪忧。

赵天武认为,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发明专利申请不多且较为分散。一部分企业急着申请专利,目的是要报奖或者通过技术鉴定,这样的专利一定会在自身技术状况上留下很多瑕疵,绝不是真正意义的专利。

与此同时,“问题专利”和“垃圾专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其数量之多可能占到了所有授权专利的50%,甚至80%以上。

“众多产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的现状,成为中国生产的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严重制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如此坦言。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也表示,“现在中国企业的低层次专利申请量太大,战略专利申请太少。中国专利申请必须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不要把数量作为救命稻草,不要被数量排行榜迷惑。一万株小草顶不上一棵参天大树,必须重视质量。一些明显非专利的东西要堵住,垃圾出来之前就先把它扔进垃圾箱。”

难与国外公司抗衡

中国专利不但在质量上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专利申请后难以转化成经济效益,使得中国企业无力与国外公司抗衡。

“中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一位科学院院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每年国家光给研究所的经费就有好几亿元,10年之内,能真正实行转化的也就5%,95%还锁在保险柜里呢!

与此同时,真正把专利研发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且进行大手笔投入的中国企业仍屈指可数。

据悉,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66家中央企业,平均每家累计申请专利226件,不及国外一些大企业年均申请量的20%;上海32万多家企业,申请过专利的不足3.5%,累计申请专利在10件以上的仅占其中的10%;北京中关村园区1.4万多家企业中,申请专利的仅占12%。

而与中国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外国品牌公司,在专利转让中受益匪浅。据悉,专利转让已成为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增长最快的利润来源之一,如IBM公司连续11年荣登申请美国专利企业榜首,在其年度总利润中的比重已超过21%,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25%。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平教授指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之争好比是一盘围棋,跨国公司早就在棋盘的关键位置布下了棋子。由于中国相当多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非常薄弱,加之质量和转化效率的滞后,这使它们在与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尚处于劣势地位。

也就在近期,“经合组织”认为中国“从电信到生物科技领域,中国的企业正投入巨资研发新科技。而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协助研发项目的融资,以求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并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但张平对此也不感到乐观。

“这远远不够。国外专利很多是在核心技术产业基础上的再次创新,而中国的起点太低,中国专利的产业聚集效应还未形成。” 张平指出,对此,中国企业要团结一致、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国内企业要在这方面与国外公司平起平坐,还应该大力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品牌建设,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中国专利要在整体上得到质的飞跃,还要走很长的路。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7-03-22 19:05:37  回复

回复/评论:中国专利数量稳夺魁首 质量参差让业界英雄气短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1.29.162, 2024-11-23 06:41:10

Processed in 0.50423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