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持续了数月的反流氓软件运动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力量,亦即以反流氓软件联盟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和以360.com江民等为首的杀毒厂商力量。如今,面临在相关诉讼中接连遭遇的“失败”,两大力量终于走到了一起。
2007年1月17日下午,反流氓软件联盟召集诸多软件行业、法律界资深人士以及多家杀毒厂商代表,共同召开“流氓软件的综合治理研讨会暨反流氓软件立法促进研讨会”,并于会议上与金山、江民、安博士、360.com等杀毒厂商联合发表《关于联合打击流氓软件、维护网民权益的联合声明》,表示将加强在法律诉讼以及查杀流氓软件上的交流,“集合力量应对流氓软件势力的反扑”。
催化了这场结盟的“诱因”,是连日来反流氓软件运动中接连的挫败。此前,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反流氓软件联盟在与Yahoo!中国、中搜、千橡等公司就“流氓软件”所开打的官司中均遭遇一审败诉,360.com及安博士也接连在与Yahoo!中国的“流氓软件案”中败下阵来,而杀毒厂商江民也因将软件Yahoo!助手定义为“恶意”而收到了来自Yahoo!中国公司的律师函。
“虽然之前我们与安全厂商也有过接触,但这次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毕竟,团结起来力量大。”反流氓软件联盟发起人董海平告诉记者,接下来,联盟将与安全厂商们共享资源,相互提供技术以及法律方面的支持、援助和交流,进一步把反流氓软件运动继续下去。
“流氓软件在中国之所以如此猖獗,其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缺位,广告主、商业公司利益的驱动,以及网民防范意识淡薄等。流氓软件背后多隐藏商业利益,成规模、系统运作,且目前国家缺少明确的定义和治理方法,因此长期处于无人治理的灰色地带。”在17日发表的声明中,反流氓软件阵营指出,虽然目前来看,凭借信息安全厂商的技术实力,可以帮助用户清理所有流氓软件。但“法律风险却是安全厂商无法回避的,一旦处置不当,将可能遭受流氓软件反扑。”因此,他们此番再次呼吁国家加快流氓软件定义以及治理方法的立法步伐,并呼吁执法机构追查及严惩流氓软件制作者。
而与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朱崇君则透露称,他将在1月底向北京市人大常委提交草案,要求严厉惩处流氓软件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