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7日消息,据Hong Kong媒体报道,分析师指出,中芯国际已流露出A股上市意向,虽然该公司在盈利方面仍然面临重重困难,不过预计其首发A股仍将受到热烈追捧。中芯国际此前表示,计划分拆上海与北京业务,至少将部分资产在A股招股上市。
根据中国相关规定,只有连续3年盈利的公司方可在A股市场公开招股。中芯国际2005年亏损1.12亿美元,2004年盈利8974万美元。此外,虽然该公司还没有公布2006年财报,但已经透露仍将亏损,只是亏损额度较2005年数字收窄64%。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董志强指出,虽然中芯国际资金需求大,且未能连续盈利,但它在研发方面仍具实力。因此只要招股价合适,如与其目前Hong Kong股价相当,就足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中芯国际港股今日收报1.09港元。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纯粹从事芯片代工,提供0.35-90纳米晶圆的代工服务。目前是继台积电、台湾联华电子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商。
分析师还指出,由于中芯国际业务属政府重点支持行业,政府将支持其发展。
平安证券信息产业分析师刘军称,虽然该公司目前业绩表现还不理想,中国政府仍会支持这类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股市上市公司数量仍不够,但资金却很充足。他认为,在Hong Kong上市的国内企业回归A股通常都表现得相当成功。
中芯国际行政总裁张汝京在公布2006年末季报告时曾经表示,将针对主要客户需求进行持续技术改造,相信这可以为公司在2007年实现持续盈利打好坚实基础。
中芯国际2006年末季盈利120万美元,对比第三季亏损3510万美元。
不过一些分析师并不认为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轻易好转。招商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指出,发行A股可帮助该公司解决资金问题,但这很难同时改善其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虽然中芯国际成长迅速, 但其竞争对手台积电等并没有无所事事。
台积电在06年指控中芯国际违反了双方在2005年达成的协议, 表示后者不顾上述协议,继续使用台积电的专有技术。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此外,8-12英寸芯片技术已受到外国政府的限制,而这损害了中芯国际的发展。与此同时,台积电和联华电子都没有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分析师指出,折旧费用高仍是中芯国际盈利能力持续低迷的另一原因。中芯国际末季财报显示,2006年折旧费用达到9.6亿美元,2005年为11亿美元;末季月产能增至182,250片8英寸芯片,产能利用率则达86.6%;毛利润率则由第3季的8.9%跌至6.6%。
招商证券的分析师指出,中芯国际的折旧费用较其竞争对手高出许多,而且这种情况在近期难以改变。它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高昂的折旧费用一下子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成本。这位分析师预计,中芯国际短期内无法提高盈利能力,但其长期前景仍然相对不错。他预测中芯国际A股的招股价格将确定在相对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