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峥 王轩) 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创业当老板,越来越多的重庆人敢于迈出这一步。重庆市工商联昨日发布数据称,去年我市新登记个体户达12.28万人,扣除当年淘汰出局者,净增个体户5.81万户,与2005年相比,增幅达13.05%%,为直辖以来最快一年。
个体工商户已达50万
市工商联称,之所以出现这一可喜变化,是因为全社会积极营造出了创业的良好风气。2006年,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3.1%;非公有制经济纳税超过230亿元,增长40%以上,成为我市财政收入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新增40万人,达到605万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报酬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
截至2006年12月,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60万个,增长速度超过15%;其中私营企业9.5万户,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4000多户,个体工商户50万户。
民企呼吁打破“玻璃门”
尽管重庆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一些国家已向民营经济放开的领域,还面临准入门槛。重庆市工商联昨日称,这种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应尽早打碎。
工商联人士称,国家已经出台了扩大民营经济开放领域的“非公经济36条”,但在实际过程中,进展比较缓慢。包括邮政、通信、广电、电力、石油、军工、金融、保险、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等领域,民营经济的进入遇到了“玻璃门”,行业垄断企业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和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
市工商联称,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