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日消息,据路透财经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周五表示,此次环球股市随A股巨幅下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缺乏了解,误把股市调整视为中国经济出现重大衰退的信号。在中国经济日益崛起、试图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的今天,国际市场增进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是减少此类冲击的重要举措。
在提供给路透财经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巴曙松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不断上扬的国际贸易规模和直接投资规模。但是,在金融市场上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中国的股票市场短期内的涨跌,要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特定环境中来分析,不能简单搬用成熟市场的判断与结论。
巴曙松称:“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于中国市场最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是Hong Kong市场了。但是Hong Kong市场上专门深入研究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场的专职研究人员,不知道有没有100人?”
因此,一些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投资者,就会简单片面地作出判断: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一定是中国经济出现了类似1929年美国大萧条那样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的话,必然冲击全球经济;中国股市的下滑,一定会导致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影响到消费以及对全球资源的需求。
中国股市周二爆量急挫,创10年来最大跌幅,引发欧美股市当日相继重挫。投资人对中国股市未来的不确定性仍高,沪综指隔日虽反弹,但周四再度收挫近3%,包括港股、日股在内的亚洲股市周四也收低。
市场下跌提供反思契机
巴曙松认为,对于A股来说,这次暴跌提供了重要的反思机会。目前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结构过于单一,甚至可以说有些畸形,如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类股票已经接近半壁江山,这种单一的上市公司结构与现实经济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当金融类上市公司调整时,就会带动整个市场过大幅度的调整。
同时,失真的指数放大了系统性风险。目前市场上广泛参照的上证综指,随着越来越多大盘蓝筹的回归和上市,已经日益失真。回归的大盘蓝筹可流通的股份比率不断降低,主要的大盘蓝筹一般在5%左右,这就为通过左右这些流通比率很低的大盘股来左右指数、进而影响整个公众的市场情绪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市场波幅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巴曙松表示,娱乐化、缺乏专业精神的财经新闻体系亦是滋生2月27日暴跌的因素之一。例如,一些人士认为,导致市场下跌导火索的新闻之一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Hong Kong接受采访的言论所致。
《Hong Kong商报》2月27日刊登对周小川的采访称,央行还需要继续观察通货膨胀,判断是一些临时现象引起的、一两个月就会过去,还是一个中期趋势,如果通货膨胀上升的话,将考虑使用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