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规划12项重点 芯片软件3G列前三
根据近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公布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的12项重点产项目确定,包括4个电信及互联网产业、4个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以及其它一些领域。其中,芯片、软件、3G列前三名。
12大重点项目确定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将着力组织实施好集成电路、软件、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视听、宽带通信、先进计算、新型元器件、电信普遍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邮政服务设施和无线电监测等十二项重大工程。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同时指出,“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即:推动电信业向信息服务型转变;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创新效益型转变;推动邮政业向现代邮政业转变,以及加强无线电集中统一管理。
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
同时,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透露了“十一五”期间的具体发展目标。
他表示,《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总量、服务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调发展等五个方面,定量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10”,即:到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另外,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继续保持在35%左右;
具体来说,到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其中,电信业收入达到8860亿元,年均增长7.6%;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年均增长18%;邮政业收入达到990亿元,年均增长8%。到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10%。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
在用户数的目标上:到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4亿户,普及率3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亿户,普及率45部/百人。互联网网民[1]人数达到2亿,普及率15%。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邮政的投递时限和投递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函件总量达到140亿件左右。
五大产业群
同时,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在解读“十一五”规划时也指出,将重点打造五大产业群,提出将数字视听、新一代通信产品、高端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以及应用电子产品等作为新产业群重点加以培育。
其中,关于新一代通信产品产业群的提法是:要抓住通信网络升级换代的契机,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创国际知名品牌,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先进光通信以及农村通信产品。(银刀)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明确发展通用CPU和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
根据近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公布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在“重大工程”项目明确指出,“研究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研制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实现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
龙芯为中国首枚通用CPU验证芯片,龙芯2E为中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863项目鉴定的高性能通用CPU。在中国自主芯片的道路上,曾经呈现多家争鸣的格局,但是上海交大汉芯造假、方舟科技搁置承接的863项目、挪用科研资金的事件严重打击了民众和舆论对于自主研发的信心。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生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均使用国外CPU,如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使用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采用2560颗AMD皓龙CPU,运算速度达10万亿次;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也使用AMD皓龙CPU。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称,龙芯将应用于2008年由曙光研发生产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上,预示着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CPU真正实现商用即产业化。
中国IC业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志坚曾指出:“龙芯的生产还在依靠别人,中国芯片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根本性的弱点并未克服,包括芯片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要靠战略驱动而并非只是市场驱动。浮躁心态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和我们机制和体制的不完善有关,搞微电子难度要大得多。”
CPU的发展需要以国家战略作为驱动力,以战略驱动研究与开发,再来推动应用的发展。事实上,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是美国政府战略驱动的结果,新中国基础工业的构建也同样如此。(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