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用游戏机市场的发展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其中的根源就是水货与非正版,我们可以从最初看起。
84年,雅达利和GAME&WATCH的水货开始进入中国,很快就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国人——毕竟在那个年代娱乐资源是严重匮乏的——就是这些水货与水货消费者组成了中国家用机游戏市场的雏形,也就是说,从最初起,这就是一个不正规的市场。在之后的FC的水货进入中国之后,很快又出现了国内生产的[小霸王]8位游戏机,当然这个主机是非法盗用FC的技术,然而就是这个非法玩意在当时却是正规注册公司并且可以在电视台播广告的合法产品,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个所以然的事情。随着[小霸王]和水货FC的普及,又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就是非正版……
在那个年代的大中城市中,基本上每四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人拥有一台[小霸王]或水货FC,所玩的卡带自然都是泛滥的非正版。但是在当时没有任何部门站出来管理,是这些相关部门认为这些产品都是合法产品?亦或是他们认为这样的规模不能称之为市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因为当时放纵,导致了现在中国这个不正规而且很脆弱的家用机游戏市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市场情况其实与8位机横行的那个年代的市场情况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二十一世纪初,SONY的PS2行货投向了我们祖国大陆的怀抱,但是结果是什么?近2000元的价格和面对全部国民的多媒体高端产品定位让普通国民望而却步——更不用说那些被相对便宜的水货和非正版培养出来的泱泱大军——2000元,在那一年能买一台普通的DVD机+一台微波炉+一台低档洗衣机或者低档空调,不知PS2为何物的普通百姓会去买?
二十一世纪初,任天堂在中国成立了[神游公司],并推出了简化版的N64[神游机]。可那个时候中国的家用游戏机玩家都在忙着玩次世代的水货PS2!而不玩游戏的国民大多在忙着看《康熙微服私访》!几乎没有广告攻势可言的[神游机]最终景况于行货PS2无异。尽管之后又再推出的[小神游]、[小神游SP]打开了中国的掌机游戏市场,可游戏的匮乏最终还是让光顾了[神游公司]的玩家走上了玩非正版的老路。
在中国这个家用机游戏市场,玩家也是想支持行货游戏的,但行货游戏是十分匮乏的——到现在为止,国内家用机、掌机的正版行货游戏加起来也超不过50种,这个3年积累的数字还不如PS2半年发售的游戏种类——而这种长期的匮乏与非正版、水货的肆意滋生产生了恶性循环,于是就造就了我们的游戏市场市场。
即使现在开始大力管理、开发家用游戏机市场,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内,目前的情况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因为玩非正版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
最容易治理的是恶习,最难纠正的是风气。
电视游戏与电脑游戏之间我觉得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再加上现在电脑游戏玩家大部分都是玩网游。除去两类通吃的少部分玩家外,双方所吸引的主要玩家类型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而且毕竟心同脸不同——就像卖东西一样,我是卖米的,你是卖面的,都是卖的入嘴活命的粮食,可咱们两个也没什么利益冲突吧~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国内的电脑游戏开发商和网游运营商大多都是锦衣玉食,而国内的家用机厂商相对过的并不是那么充裕。
“诞由于ATARI早期主机游戏容量过小,无法制作出相对复杂的游戏,很快他们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同时电视游戏也迎来了最萧条的时期。不过,一家日本的小公司这个时候却在紧锣密鼓地研制自己地新一代游戏主机,他就是任天堂。”
ATARI刚刚进入低谷期时,任天堂的GAME&WATCH就已经上市,而且热卖了很长的时间,凭这个这个东西,那个时候的任天堂已经不是小公司了。在当时并没有电视游戏、掌机游戏、PC游戏等等的区分(FC发售后半年左右的时间,游戏业内才开始按平台区分游戏主机大类),那个时候依然是将电子游戏统为一类,当时热卖的GAME&WATCH同样是归为“电子游戏机”一类的,我觉得用“电视游戏迎来了萧条期”这样的词句不大合适。
历史证明,SONY以PS2为代表所鼓吹宣传的“机能至上”是近几年将世界游戏市场拖入谷底的元凶,虽然PS2销售量极高,但同时也是个祸害……(-_-)
另外,从销量入手的话,最成功的游戏主机应该是FC。尽管PS2的销量很高,但根据调查,PS2的重复购买率高达47%左右(已经购买了PS2的玩家再次购买70000型的PS TWO也被列为重复购买),也就是说“PS2销量-PS2销量×0.47”,这个数字才是在玩PS2的玩家的准确数量。而十分皮实耐用的FC重复购买率只有不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