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列出了2006年的十大投诉热点,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十个,还有很多龌龊。
没有人愿意自己掏钱买难受,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到底是什么让投诉和维权愈演愈烈,到底是什么让厂商如此肆意妄为?到底是什么让消费者如此难受?恐怕不仅仅是一条法规可以解决得透彻。
倡导的和谐消费,厂商不要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口号和一次本应该早就开始的行动,而要切实把它当成一项平常的功课,不推诿、不敷衍、不欺骗,那时会发现,你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要多。
手机功能名不副实
现象
在上虞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王庆涛于2006年初买了一部“带蓝牙功能”的新手机,却想不到该手机并不支持蓝牙技术无线连接,与其说明书功能不符,因此他踏上了维权之路。
点评
碰到这类纠纷,首先要鉴定,而鉴定费须消费者先支付,这是横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拦路虎”。其次是举证难。目前一些商家信誉度不高,有些财大气粗的公司对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根本不屑一顾。
手机诈骗太猖狂
现象
明明没有订制任何服务,可手机上总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黄小姐在四个月内接到了130多条垃圾SMS,涉及房屋销售,虚假打折机票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健身,就餐,招聘等等内容,令她不胜其烦。
点评
据介绍,当前利用“未接来电”骗取高额话费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信息台面貌出现,提供所谓的信息服务;还有一类就是交友型,都是主叫付费电话,由于都在外地,加之不菲的信息费,用户回复后将为此付出高额话费。
互动SMS骗你钱
现象
部分SP企业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推出的SMS互动类业务(如有奖竞猜、有奖答题等),仅告知用户发送方式及每条SMS的信息费标准,而未清楚告知用户完整下载一首铃声或者完整参与一次活动所需的信息费总额,诱骗用户消费。
点评
用户每回复一条信息都要被收取信息费,如果用户中途不再发送回复信息,就属于主动退出。而有些SMS互动类业务,要求用户进行答题,连续答对10题或者答题积分累计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抽奖机会,用户发送一条SMS根本无法参与成功。
数码相机CCD问题多
现象
数码相机已经相当普及,但从2005年到2006年连续两年屡现CCD缺陷事件,不少国际一线品牌都深陷其中。
“一线品牌尚且如此,二、三线品牌还能用吗?”在严重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面前,消费者不得不担忧。
点评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专家刘晶雯表示,连续出现的CCD质量问题,有部分原因来自于数字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换代。另外,价格的迅速下降也迫使厂商在选材、用料方面偷工减料,这也造成了产品品质的隐患。
平板电视没“三包”
现象
广州张女士在某卖场买了台等离子电视,花了2万多元。去年7月机器屏幕故障,维修费用高达13000元。据介绍,显示屏投诉占到平板电视售后服务争议的80%,70%以上的消费者换屏花费超过2000元。但因为“三包”规定的缺失,消费者面临退换货困难、维修不及时的尴尬。2006年,全国平板电视投诉猛增,同比2005年上升90%。
点评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明也表示,国家标准的制定必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必须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片面追求三包期限是不现实的。不过“三包”责任的承诺对企业不仅仅是束缚,更是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厂家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其实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好处。
接听免费暗藏门槛
现象
今年年初,有运营商推出优惠套餐,其路牌广告的广告语十分醒目:接听不收钱、主叫有优惠。刚刚工作的冯小姐十分兴奋,打算马上发SMS申请该业务。然而,办理该款套餐后,冯小姐的话费总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固定的套餐费而有所上升。
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教授认为,目前包括套餐、SMS、手机上网在内的各类价格欺诈行为不仅是运营商的过失,也与政府监管甚至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不无关系。他提醒消费者,目前的各类套餐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向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