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毛 郭俊
多年来,能源紧张的形势有目共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各种技术的飞跃,同时也支撑了全球能源信息化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能源的节约、增效、安全保障等已经成为各国共识。随着电子类产品的日趋丰富、新兴国家的飞跃式发展,全世界在生活和生产方面对能源的总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国外一些分析家认为,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部分的约三分之二来自工业化国家以外的新兴经济区,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预计这些地区的能源需求到2025年增长两倍以上。
2006年的冬天,相继有两家关于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中心在中国的京、沪两地成立。11月20日,SAP在上海正式成立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该中心是SAP中国的首个行业解决方案中心。12月13日,IBM和Intel联合创建针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国内首家能源行业解决方案体验中心。对于中心要扮演的角色,两家中心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主要是针对本地市场,然后再辐射亚洲。
在SAP全球公用事业高级副总裁Klaus Heimann看来,中国电力行业的主要特点是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环节还需手工操作。另外,电力企业的市场运营模式和国外不同,但市场发展迅速。SAP将把解决方案覆盖整个电力价值链,对整个链条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同时,对电厂资产和电网运营进行管理,对环保性能进行监控、迎接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挑战。而IBM和Intel则一致认为,国内石化企业的挑战在于上游如何找到新的油、管理上不同应用的功能互通和加油站后端运营的效率,未来的趋势则体现在油藏实时优化、高端可视化、人员分散式的资产管理和基于3D模型的工作流。
两家中心的相似之处在于,一方面把全球行业经验和管理认知引入中国,为国内能源企业的管理创新和国际接轨提供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将深入了解中国本地能源企业管理的独特性,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中国潜力巨大的能源市场,既是座“黑金”矿也是个烫手山芋。行业自身发展面临着多年的痼疾,垄断行业的传统习惯,体制改革后复杂的组织结构调整、各不相同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体验中心能精确地切到企业发展的脉动并帮助厂商们切入市场吗?面对各种新的技术应用,中国的能源企业有条件、有意愿去尝试吗?对此,SAP北亚区兼大中国区总裁西曼称:“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在耐心培育。”而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基础架构及解决方案总经理朱明说:“他们没有迫切的需要,但会有长期的需要。”
无论是解决行业发展的远虑还是近忧,解决方案体验中心都体现了对国内能源业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希望它在促进双方加深了解的同时带来双赢的结果。
(刊载于3月5日中国信息化杂志《封面》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