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对于明基而言,却是一段噩梦般的日子。3月13日,因涉嫌内线交易,明基台湾总部突遭桃园地检署搜查,资深财务副总游克用遭收押,李焜耀个人电脑也被查扣。3月14日,明基股价应声重挫,暴跌至12.15元,创挂牌以来新低。而3月15、1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明基股价却终场均以涨停价作收,短短2天涨幅22.63%。如此诡异的交易,又再次引发业界关于明基可能被趁机恶意并购的传言。
一时间,明基被置身于暴风眼中。明基董事长李焜耀也陷入其人生以来的最大危机,随时都有可能被神秘买家拉下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的宝座。
“内线交易”噩梦
3月13日,台湾桃园地检署突然搜查明基台湾总部,以明基有人涉嫌在财报公布前进行内线交易卖出股票,约谈财务负责人游克用等人并予以收押,李焜耀个人电脑也被查扣。明基随后在3月14日开市后跌停,股价应声重挫,暴跌至12.15元,创挂牌以来新低。
沉默一天后的明基董事长李焜耀随后发表公开信喊冤,对此进行了否认。
李焜耀在公开信中称:“媒体关于明基从事内线交易、盗卖公司股票、或是操纵股价等行为之报导或影射,绝非事实。对资深财务副总游克用的负面报导,本人基于与游克用多年共事的认识,相信亦非事实。”
而在谈及引发此次涉嫌内线交易猜测的明基员工卖股时,李焜耀则称“海外员工甚多,为延揽人才,有必要妥适处理海外员工分红”。
神秘买家即将现身
饱受“内线交易”困扰的明基,在随后的15、16日两天的股市表现,却变得异常诡异。连续两个交易日,明基股价却终场均以涨停价作收,短短2天涨幅达22.63%,共爆出18.7万张成交量。
明基股价不跌反涨,使得各种阴谋论谣言四起。以筹码面来看,从明基爆发内线交易案至今,外资买超明基11492张,持股达25.5%;投行、自营商则买超164张。同一时间,散户也抢着发明基的“灾难财”,使得个股融资张数增加12235张,融资余额达159249张,融资使用率攀升至24.27%。
对此,有港台媒体分析称,外资、散户“捡便宜”的动作根本不足以构成威胁。最可怕的是,有心人士隐身在爆量的成交张数背后默默吃货,而这位神秘买家正准备发动奇袭,伺机扳倒李焜耀。
至于这位神秘买家是谁?各种说法又不一而足。
有分析认为,鸿海或许是这位神秘买家。由于两年前鸿海趁建汉卷入“董事长掏空案”疑云,股价重挫之际低档承接,成功拿下建汉经营权。再加上自去年以来,市面上就不断传出“鸿海入主明基”的传言。如今明基又遭逢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友达3年一次的董监更是改选在即,如果不趁机吃下明基入主友达,就必须再等3年,因而引发市场联想鸿海是否会再度重演逢低并购戏,但鸿海对此予以否认。
另外,市场上也传出该神秘买家其实是以个人身分在公开市场收购明基股权,而且早在明基爆发内线交易案之前,就拥有其不少股票,该买家将趁股价处于低点时大举发动攻势,一举拉高持股至10%。如果以明基3月16日14.9元收盘价计算的话,只需不到39亿元的价格,就能顺利超越明基大股东5%的股权而成为明基最大的股东。
而根据规定,只要个人或是他人共同取得任一家公开发行公司总发行股数超过10%,必须在取得之后10日内申报。届时,神秘买家就必须现出原形。
李焜耀或寻外援自救
由此,明基不单有被吃下的危险,其董事长李焜耀的宝座也有被觊觎之嫌。
因为,股东只要持有公开发行公司8%以上的持股,就有权利要求召开董事会,要求进行董监改选。而资本额20亿元以上的企业,董监事持股最低门坎分别为5%、0.5%,只要拥有这么多股权,以及持股超过一年以上的股东,就可以征求委托书,竞选董监事,进而重新推选董事长。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在市场有心人士虎视眈眈“恶意并购”下,李焜耀自救的办法除了利用旗下创投筹钱护盘,提高经营团队的持股外,也可学习国外反恶意并购方式,向外寻求救援,与其被不合意的买家强行并购,不如自己找到较合意的“白马王子”。
当然,反恶意并购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吞下“毒丸” ,由公司进行增资,并限定由原股东低价认购增资股,藉以提高经营层持股比例,设下“外人进入”的防火墙。不过,明基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依照规定,不得发行新股,因此,增资自救这条路几乎行不通。
由此看来,李焜耀寻求外援进行自救的方式显得更为合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