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的女子,都是爱发的。
当青丝如瀑,在镜前飞流直下时,那端坐执梳的女子,只在瞬间,便平添了无言以喻的妩媚。是的,在镜前敛容梳妆的女子,切切的神情是近乎肃穆,近乎庄严的虔诚。她敛发的手徐徐轻动,柔柔地挽住一头秀头,再轻轻地,轻轻地插上一支长钗。“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也许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一个镜前梳妆的女子更能打动人心的了,梳妆的女子,那在镜前的片刻,隐隐的,是她一生中最感性的时刻。
真喜欢那些古老美丽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那些记载在古书里的名字,有着我们猜不尽的秘密。也喜欢那些美丽的首饰,金钗、翠翘、玉簪、搔头……仅听听名字就叫人心生爱意。当一只金凤在一个女子柔媚的乌云间振翅欲飞时,那女子的心中是否也会有凌空之念?而寻常人家的女孩儿,也许一生都与珠玉无缘,但在乡间溪畔,又有多少染霞含露的花朵,点染了女孩心神向往的美?往往随手摘下一朵,同时随手插在发间,一路的清香,终究会引来多少伫足回望的目光?
忽然想起李清照,她这样写:“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人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梳妆中的情趣,一经妙手写来,真的是让人心怡神往。风华绝代的易安居士一生卓然独立,恐怕也只有撷尽天地精华的花才配得上她吧?赵明诚当时是怎样的回答,又是怎样的微笑,我们当然不会知道,但合上书时,总是要不禁莞尔,世界上又有什么样的花能美得过这朵蕙质兰心的解语花呢?
而当明诚远去,清照便再也无心装扮自己了,她幽幽地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以“遍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悦己者已幽明永隔,女复为谁而容?那三千秀发,只今零落风中,千载之下,犹令人为之低徊不已。
同样是散落青丝,更早一些时候的子夜却是满心欢喜。这位给后世留了几百首乐府的南朝女子,娇慵地问她的心上人:“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在阳光充盈的窗前读到这样的句子,真是不禁要为之绝倒,诗中的轻灵俏皮,原来是比窗外的无限春光还要旖旎啊!
古人称秀发为青丝,谐音就是“情丝”,情丝的纷纷扰扰,是不是只有青丝的千丝万缕才能比拟?所以古时的女子,会在情人远行之际剪下一缕秀发,是切切叮咛,亦是柔柔挽系。
在千年前的古长安,曾有两位名香天下的剪发女子。在她们玉手一挥之间,留下了让天下人都为之一惊的心动。真的无法想象,那位小名媚娘的女子,在步入感业寺时,眼睛里会燃烧起怎样的火焰,当她的长发在利剪下纷纷落地时,她的脸上,又会浮现出怎样的绝决?那可是一种悲壮?而重入宫廷,在短发待长的日子里,她会有怎样的心情?当君临天下,每日面对菱花,她的手轻拂自己的长发,在上面缓缓戴上皇冠时,她又会以怎样的心情去追忆当年的孤立绝援?这是一位横绝古今的女子,她的心事也许永久地深藏在无人可以潜入的海底,一如立在她陵墓前的石碑,冷冷的黑色,却是不着一字。只因人在绝顶之高,所以知音寥寥,所以那些沉沉心事都无处可诉,所以有无字之碑,任人笑骂评说,所以在长发剪落之际,留下的,只是那女子无忧无惧的凛然一笑。
还有那位绝代佳人呢,古中国历史上最美丽最娇艳的女子,当她亲自执剪,剪下自己的青丝时,她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因为绝世之美,她被夺入皇宫,因为任情任性,她又被逐回家门。当皇帝念念不忘地打发高力士前来探望时,她剪下了自己的发,凄然说道:“妾身所有,皆为陛下所赐,惟有发肤,受之父母。就让这缕头发,代替我去陪伴皇上吧。”美人的柔情青丝,终于挽回帝王的心,她再次入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当渔阳鼙鼓揭天而来,在马嵬坡,皇帝交付于她的,却是三尺白绫。这是怎样的故事?纷扰青丝抵不过一束白绫!可这样的故事在古中国的千年历史上代代相传,讲尽了辗转于强权下的红颜薄命。
所以我还是喜欢那个来自美国的故事;一对恩爱无比的贫贱夫妻,丈夫拥有祖传的精美怀表,却没有可以相配的表链。而妻子,她长着一头足以同示巴女王的辉煌宝藏相媲美的如云美发,可是她不曾拥有华美的发饰。在圣诞之夜,丈夫卖掉了怀表,他为妻子买来了一整套的发饰和梳妆盒,而妻子,她用她美丽的头发,为她所爱的人换来了表链……
这是《麦琪的礼物》。因为这篇小说,我永久地爱上了它的作者欧·亨利。是的,秀发三千为君倾,还有什么能比爱情更动人,还有什么能比爱更令我们感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