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识婚姻首先就是从父母那里开始的,雨溪(化名)也不例外。
她眼中的父母,如同琼瑶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有着完美、古典的爱情。在她还没经历爱情的时候,过父母那样温馨浪漫的生活,就成为她的婚姻理想。
40多年过去了,她期待的那个像父亲那般优秀的男人,还没出现在她的生命中,今天的她仍是孑然一身,过着清冷的日子。
-采写:记者张庆通讯员段砚-时间:3月13日16:006月6日11:30
-地点:楚天都市报一楼大厅、汉口一餐馆-口述:雨溪(化名)-性别:女
-年龄:46岁-学历:大专-职业:医生
第一次见到雨溪(化名),我就非常喜欢她。她有一种优雅混合着忧伤的气质,像水,让人躲闪不及之间就被那种气息波及了。跟她聊天,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她是典型的知性女子,漂亮、温和、文雅,又不失个性。她穿一件蓝底白花的纯棉外套,长发拢成髻,露出光洁的额头与颈项,脸部的妆容很精致、严谨,不见岁月痕迹。
她悠悠说起当年事,连表情也是那种有教养的节制和得体。我打量她,忍不住猜想:她一定有着幸福优越的美满生活吧?
如果不是用两个下午的时间,完整地倾听雨溪的故事,而是在人海之中,遇见一个这样的女子,与她擦肩而过,我想我一定想象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她竟然还是孑然一身,过着坚韧淡定的清冷日子。
得到一个像父亲这样的男人的爱,是我的婚姻理想
1959年,我出生在山西太原。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父母工作调动,我们一家迁往四川成都。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很安静、很温暖的童年。我的父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大学生,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父亲年轻时很英俊,母亲在同学中也相当出众,毫不夸张地讲,他们真可称得上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我的父母很相爱,或许是他们出身优越,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缘故,他们是那个年代很洋派、浪漫的青年,喜欢音乐、文学,凡事追求完美,讲究品位和生活情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小资”。在我看来,他们就如同琼瑶小说里的人物一般,有着完美、古典的爱情。
我父亲性格特别温存细腻,他懂得默默地关心一个人,这种关心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表情里。每天出门前,他会在母亲额头上轻吻一下再走;逢年过节,他会给家里大人小孩准备各自不同的礼物。我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风趣、和善的样子,连一句重话,都不曾从他那里听说。在我还没经历过爱情的时候,得到一个像父亲这样的男人的爱,就是我的婚姻理想。
当然,我也很爱我的母亲。我看到的她是这个样子的:自尊、贤淑、有风度,一直到她去世,她也还是一个受丈夫宠爱的美丽女人。她每天要上班,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可无论日子多繁琐,她都会腾出一些时间,姿态娴静地看书、听音乐,和父亲牵着手出去散步。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从小就向往长大后过母亲这样的生活。
这时,雨溪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包裹,拿出父母的结婚照给我看,因为年代的久远,照片有些泛黄了,但是照片上雨溪父母身着洋装、神采奕奕的模样清晰可辨,从他们气息相通的神情里,不难想见,雨溪曾经有过一个怎样温馨美好的家庭。
孩子的突然离世,也让我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我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出生时我家还是优渥、芬芳的。家里突然发生大的变故,是“文革”开始后,我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也要弯腰陪斗,家里几次被抄,直到1978年,父亲的冤案才得到平反。
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月,母亲饱受刺激,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和脑栓塞,偏瘫多年。1987年,她去世时还不到50岁。父亲因为相思成疾,一年后也随母亲而去。他们始终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即使在生活大起大落的时候,他们也努力在风浪中,坚持自己的纯净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
这其间,我从童年走到了青年,经历了纯真而脆弱的初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很有文艺天赋。我们是在工宣队的汇演中认识的,他拉琴,我唱歌,非常默契。只是,短暂的快乐过后,我们的恋情就无奈地结束了。他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后代,我是“臭老九”的孩子,因为我不愿和父母划清界限,结果只有这样了。
最终,我嫁的男人,是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他的祖辈是军阀,我想,大家都有相同的苦衷,在一起谁也别嫌谁。我丈夫长得非常帅,在当时很多人的想象里,他应该是那种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纨绔子弟。其实,跟他一起生活,非常踏实。他从小所受的规矩和教养使得他的性格过于传统。有时,我和别的男人打声招呼,说说话,他会很不高兴。时间长了,我也很委屈,他是男人,心胸干嘛要如此狭隘?慢慢地,就有了一些小争吵,感情的危机也在这些不愉快中潜伏下来。
[被屏蔽广告]
1992年,我们7岁的女儿得白血病走了,孩子的突然离世,也让我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大家都很痛苦,却总是不小心就更深地伤害了对方,1997年我们选择了分手。我们共同生活了15年,造成这个结局,也说不出究竟是谁的错,到离婚,我们都很在乎对方,在乎这个来之不易的婚姻,或许是在乎的方式太过了吧,就像对待一盆花一样,浇透了,就浇死了。
雨溪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抬头张望天花板,她的脸在暗处,眼中有光闪动。
为了摆脱一个小我15岁的男孩子的纠缠,我来到武汉
我离婚后不久,我的初恋情人很意外地出现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这些年过得也不好,结婚3年就离了,他说他在这么长时间里,明白了惟一的一件事,就是不该与我分开。而且,他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我。
我该怎么形容我的复杂心情呢?应该是有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后的惊讶与欣喜吧。可是,我们重新接触之后,我发现他变了,变得特别浮躁、虚荣,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穿着卡其布工装专注拉琴的少年。话说回来,他也不一定能理解现在的我。毕竟时隔多年,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之后,除了工作,我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寄托。我身边追求我的男人其实挺多的,很奇怪,还都是年龄比我小的男人,有台资企业的老板、房地产开发商、外企的小白领,有时候我在一些公众场合,也会有陌生男人跟过来,要电话号码。但是,他们不符合我的理想,不是在观念上就是在生活方式上。
虽然我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也不是小姑娘了,但是我对爱情还是有着一些理想化的设计。我一直认为,我能够爱上的男人就应该像我父亲那样,细致、渊博、有情趣,让我有跟他交流的欲望。我们生活中能遇见的条件好的人很多,有钱人、可靠的人也会很多,但不是每个条件好的人都是有意思的人,两个人要在一起呆一辈子,总得有点共同的语言和情趣吧?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既然有我这样希望活得单纯一点、高雅一点的女人,那么,一定也有和我有着类似想法的男人。如果缘分来了,我们是会相遇的。下雨的时候,我们能为对方撑一把伞,下雪天里,能为对方煲一碗热腾腾的汤。我这个想法是不是过分了?我的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样,我就拖下来了,拖到今天,到了46岁,那个理想中的爱人也没出现,我对再婚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了,就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去年,为了摆脱一个小我15岁的男孩子的纠缠,和周围一些人特别的“关注”,我办了内退,来到武汉,投奔妹妹家。
像我这种状态的女人,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孤独的,更容易引起别人的议论和猜测。我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来讲述,我不想让人以为我是那种到处找人诉说的人,我没那么孤独,一个人的日子,听听音乐、逛逛书店、购购物,也不是不快乐。再说,单身总比跟一个人凑合过日子要好得多吧?只是我越来越怀念我的父母,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活明白,我只不过想和一个志趣相投的男人过一种精致的生活,怎么就那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