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比你强的人,同情比你弱的人,与和你差不多的人结为闺中密友。”
这是谭小令的“闺友原则”--因为与比自己强很多的女人交朋友太富有挑战性,最简单的:人家看中一条2000元的裙子,眼都不眨就刷了卡,你看在眼里,不急在心头?同样,与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也很难成为“闺密”——谁愿意结交没有价值的人?
小令供职于一间文化咨询公司,负责公司最重要的客户,业余生活基本上属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数月前,接到一个令她激动的电话,打电话的人是她大学时的上铺,她曾经最好的朋友,后来毕业时她跟一个四川男生去了成都,联系也就少了,现在,多么好,她跟老公又回到了北京!然而等见了面,20分钟后她们就全然没有了共同话题——上铺女生已婚有子,小令还全无;小令月薪一万多,上铺女生只是她三分之一不到——她们的关注点已完全不同。
小令和自己的“闺密”孙多说起这件事情,孙多道:“你不会说你痛失了一段珍贵的友谊吧?”谭小令想一想,觉得孙多说得对。她和孙多之间不过曾经在一个口语班上过课,后来发现两个人的家住得不远,于是常常一起拼车来去,她们都在CBD办公;中午有空,可以一起约着吃商务套餐;有的时候为了错下班高峰,两个人不惜结伴购物,直混到吃了消夜。孙多开玩笑的时候,会说:“咱们这应该算是酒肉朋友吧?”小令心里清楚,她和孙多谁也不会为谁“两肋插刀”、“千金散尽”,她们都是敏感孤独的人,她们渴望友谊,但是又不肯负担友谊的成本——她们都在内心深处悄悄计算过她们各自的投入产出比值,谁也不肯吃亏的。当然她们也不占人家的便宜——她们是一种双赢+互利的友谊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成本小,坏处是你不能从中指靠更多。
小令公司年初岁尾总要答谢客户,做赠品的时候,她就会想到孙多,那些赠品都是相当不错的,用来维持她和孙多的友谊恰到好处。孙多是首代秘书,常常要陪着老板去世界各地,住酒店的时候就顺手从酒店抄点信封杯垫什么的,回来也好意思送给小令,还说:“有人专门收集这些。”仿佛很珍贵似的。当然孙多有的时候也会送给小令裙子,那是因为她买的时候头脑发昏,回家以后发现怎么穿怎么不对。
她们彼此都了解对方的臭脾气,所以相处起来一向直截了当,就算被对方伤了一句两句,也不放在心上,以后找机会“伤”回来就是。但是,任何友谊都有底线——闺密的友谊尤其微妙。曾经孙多有过一个年少多金的追求者,那段时间,小令就很不舒服,具体哪里不舒服,她自己也不清楚;后来孙多失恋了,她们才又热烈起来。还有一阵,小令工作上不顺心,和孙多诉苦,才说个开头,孙多就讥诮地问:“你知道为什么祥林嫂没有女朋友?”小令当即哑然——原来闺密就是闺密,原本是为着一起消磨时光排遣孤独,而不是要生死相随同甘共苦的;不是用来分担痛苦的,而是用来分享幸福的。所以,真遇到事情,就要自己咬紧牙关,绝不能给闺友添麻烦,否则,伤害友谊啊!
点评:建议看看《老友记》。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轻易不要考验你的朋友。生活的烦恼,可以互相说说,但是谁也别妄图把对方当做垃圾箱。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情义”,但正因为情义无价,所以你不能滥用它。许多人会说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所以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要这样,因为朋友是勉强不来的——你不要责怪朋友,要怪就怪你自己——你对朋友够好吗?你专门安排出时间给朋友了吗?当朋友需要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常说:“对不起,我实在不能帮忙。”是真的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当你抱怨没有朋友的时候,先找面镜子照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