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2005电信运营业10大事件回顾
网友【老编】 2006-12-02 20:30:33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8140    1    1
运营商走出去 初见成效

记得去年的5.17电信日上,ITU标准化局局长赵厚麟曾在其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电信设备商的足迹已经遍及5大洲,但是却没有看到中国运营商的身影。时至今日,虽然在其它洲我们还是无法看到运营商的身影,但是过去的一年当中,中国的运营商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走出去的一系列行动。

中国的几大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尝试着走出去,中国网通收购Hong Kong电讯盈科部分股权、中国联通入股澳门电讯并将在澳门提供CDMA服务都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但是,2005年,最引人关注的当属ChinaMobile。3月,ChinaMobile竞购巴基斯坦电信26%股份,受挫;10月,ChinaMobile成功收购Hong Kong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近日,又有消息称ChinaMobile计划竞购乌兹别克斯坦电信49%股份。频繁的出击似乎暗示着ChinaMobile也急于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移动运营商。

从ChinaMobile有意竞购的运营商所处的区域来看,大多是一些新兴的市场。有人认为,ChinaMobile的海外扩张既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也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一方面,ChinaMobile手上握有大量的资金,这笔资金用于拓展新的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的电信市场相比前几年,其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增长率十分重要,向海外市场进军,无疑是一种规避风险和寻找投资者新的兴趣点的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被动的选择。

对ChinaMobile,人们对于它的实力毫不怀疑,然而对于其以后的并购以及并购以后的运营还是有很大的担心。因为电信运营不比其它,在很多市场都与政府相关,即使有钱也无法并购成功,其后期的运营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就像中国市场一样,尽管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国外的运营商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很难,同样的,中国的运营商走出去也不轻松。

而且,现在的许多全球性的运营商经营情况并不太好,虽然他们已经将触角升向了许多国家的市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巨额的市场开拓、经营管理费用。最典型的,H3G的亏损与此不无关系。做电信运营比起卖设备甚至于维护一个网络,其复杂和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扩张是一件放长线钓大鱼的大事,它需要投资者不仅知道下一步如何走,更要知道十步、百步后如何走!扩张也是一件难事,做不好的话可能不是捡了金蛋,而是多了累赘!一句话,谨慎行事,用好手上的现金。

外资蓄势中国电信市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虽然政府的入世承诺对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开了大门,而且门槛也一降再降,但普遍看来,外资还是处于接触多,实际行动少的状态。外资在进入中国电信市场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谨慎,一个原因是全球电信行业持续萧条,大把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再一个,中国电信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电信法》迟迟没有出台,让外资对投资环境存有疑虑;此外,国内电信重组传闻纷出,在市场格局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外资在合作伙伴的挑选上必然谨慎行事;当然,亲眼目睹一个个电信合资合作项目不是半途夭折就是营养不良,也令外资在如何进入的问题上变得很茫然。

我们曾经认为合资是外资进入的一种理想模式,这样可以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但实践已证明合资模式的不可行,“婚姻”故事大都以分道扬镳而告终。纵观全球电信资本运作模式,参股是最为通用的方式之一。现在看来,参股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的确是一种相对稳妥有效的方式,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沃达丰参股ChinaMobile,Telefonica参股中国网通。至于外资梦想的独资方式,至少近段时间是行不通的。

不可否认,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在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跟跨国电信巨头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跨国运营巨头大多是全业务运营商,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具有非常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当跨国电信巨头将手伸向中国电信市场的时候,便有人喊:“狼来了!”。

客观来讲,跨国电信巨头进入中国电信市场是一件好事。首先,跨国电信巨头将带来资金、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其次,国内电信运营商可以在锻炼中学习、成长,而且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同跨国电信巨头竞争的实力;还有,外资的进入势必会促进相关电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健全,有利于中国的电信市场走向秩序化和规范化;最重要的是,外资的进入将充分活跃和丰富中国的电信市场,消费者也将得到更多的实惠。业内专家所指出的“最好的保护是开放”是不无道理的。

固网运营商转型

2004年12月,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电信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这是中国电信第一次亮起鲜明的转型旗帜。事实上,固网运营商转型是2005年最热闹的话题之一。中国电信已经在战略上提出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网通则一直倡导“中国网 宽天下”。

固网业务下滑,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日益激烈已经逼得固网运营商不得不转型。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转型,转向何方。中国网通的“中国网,宽天下”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网通的业务重点是宽带。相比而言,中国电信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则相对笼统。2005年8月,中国电信发布“商务领航”客户品牌,意在中小企业市场;不久以后,中国电信宣布将在6个省的相关地市进行IPTV试验……,这些都是中国电信战略转型、拓展新业务领域的重大举措。

然而这些仅仅是开始。从2005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国电信2006年工作会议可以看出,中国电信欲把转型进行到底。王晓初提出的工作重点,依旧是战略转型和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快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的发展,大力发展固网增值业务、ICT等综合信息服务是中国电信2006年不变的主题。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不约而同地向产业链的其它环节进行尝试和渗透,比如在线游戏等原来并未涉及的领域。

在国外,一些大型运营商的转型都朝着固移融合的方向转变,在中国,虽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都还没有移动网络,但是从他们现有的一些举措来看,无疑也是为将来的全业务运营做准备,比如中国电信的做好固网增值业务,其实就是做好小灵通的增值业务,这无疑能为未来的3G运营增加经验。

转型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仅是因为需要对原有的架构进行改变,还需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更关键的是,转型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而言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和既定的路径可以遵循,它需要“摸索”前进,这就对运营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希望运营商在这个痛苦的“转型”过程中,每走出一步都能有所收获,都能“痛并快乐着”!

2G频繁扩容

2005年,中国3G牌照发放又一次在吵吵嚷嚷的流言中成为泡影。但是对于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而言,每个月的用户数却是照例高速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前10个月中国新增移动用户高达4821.7万户,平均每月新增移动用户接近500万。

用户的剧增使得2G运营商现有容量不能适应要求,于是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纷纷扩容。例如今年10月,Ericsson宣布获得ChinaMobile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扩容订单分别为2.2亿美元和6600万美元;Nokia为河南移动扩容订单2亿美元;北电获得ChinaMobile六省市无线网络扩容合同共计1.5亿美元等等。据悉,ChinaMobile2005年花在2G网络上的投资高达109亿美元,中国联通在2005年也加大了其GSM网络的扩容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有的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的三张2G网络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国外设备商的设备,因此在2G扩容中得益的也多是国外设备商。除了ZTE在联通C网中有将近20%的份额之外,中国生产的设备商很难从2G频繁扩容中得益。

同样,在3G全球风行的时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2005年却进一步加大了小灵通网络的投资力度,年中的12省市投资就超过2亿美元。可以说,移动运营商纷纷扩容2G网络、固网运营商扩容小灵通网络都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虽然他们都很想将投资花在3G上,但由于国家3G牌照迟迟不发,因此导致了这种奇怪现象的发生。

新业务商用提速

2005年在国内电信运营市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国内运营商在新业务推广上一改其以往反应迟缓、谨小慎微的传统,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其中犹以IPTV最为典型。

自2005年初上海文广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很快与上海文广展开合作,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推广IPTV业务。至2005年9月底,中国电信跟上海文广的IPTV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了23个城市,而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扩至21个。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2005年“手机电视”这一即使在国外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增值业务的进展也颇为引人注目,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都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商用测试,各大厂商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各种不同的手机电视实现技术和标准。

虽然如此,但无论是IPTV还是手机电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有待克服。以IPTV为例,首先最主要的就是政策管制上的挑战,按照目前的管制情况,固网运营商要想在宽带网上经营IPTV业务,必须获得广电总局核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信息产业部核发的“增值业务许可证”,双许可证的制度阻碍了电信运营商直接取得IPTV的运营资格。目前全国唯一一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发给了上海文广。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IPTV业务。

其次业务模式问题也非常重要,主要是用户的消费习惯问题。根据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的《中国IPTV专题报告中》分析指出,在国外,由于免费电视的可选范围和频道资源都十分有限,而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收费电视十分普及,用户已习惯了付费看电视的方式。由于收费电视价格不低,一旦有了IPTV这样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电视来源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用户自然乐于接受。而中国的电视产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公益性的路线,免费电视覆盖全国,要用户改变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另外,在诸如技术选择、标准制定、用户需求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IPTV还是手机电视,当前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用户需求,而是政策壁垒,如何尽快解除政策管制上的阻碍,为这些新业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都是主管部门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品牌建设成为运营商工作重心

价格战是运营商争夺用户、抢占市场的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新兴运营商更是如此。然而,要想留住老客户,发展新用户那就要靠品牌和服务了。美国的一位品牌策略专家曾说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是拥有一个优秀的品牌。”电信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建设成了电信运营商重中之重。

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如SK电讯、NTT DoCoMo、法国电信和德国电信等,尤其是日韩的运营商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的经验就是细分市场,建立个性化、品牌化服务,使每一类的客户都会找到归属感并拥有自己的品牌。

中国电信业品牌建设目前已从以业务或产品为导向的品牌营销建设时期步入以客户为导向的品牌营销阶段。在这个阶段运营商对目标市场进行了细分,形成以客户消费特征、消费需求和经济承受力等为导向的客户品牌。比如,中国电信不久前推出的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商务领航”和中国联通面向青少年的客户品牌“Up新势力”。而ChinaMobile针对中高端客户的“全球通”、针对时尚年轻一族的“动感地带”以及针对普通大众用户的“神州行”便是典型的案例,而且也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品牌建设正在成为中国运营商近期工作的重心。

但是国内运营商的品牌建设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过于重视品牌名称而忽视品牌内涵、品牌缺乏个性趋同现象明显、价格驱动为主业务驱动欠缺、市场细分程度不够以及盲目效仿国外运营商等。而且国内运营商的品牌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品牌的市场表现就是品牌的价值,不断的广告轰炸就可以塑造品牌,品牌树立起来了价值自然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延伸,等等。当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跟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水平有关,也跟国内的市场大环境有关——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没有形成,缺乏促进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而且社会上也没有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

业内曾有一位专业人士针对目前各个运营商都是由市场部、大客户部或者战略发展部等负责品牌管理工作,缺乏一支专业的品牌管理团队或组织这一具体情况,提出运营商应该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专门负责品牌管理;同时要明确集团公司与地方公司在品牌管理上的分工,集团公司统一负责品牌的规划与监控,包括明确品牌建设的方向和思路、梳理品牌结构、统一进行品牌的宣传等;省公司则要利用其接近市场、了解市场的优势,在集团公司品牌宣传推广计划的指导下,设计具体的营销组合,包括制定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品牌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笔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尤其在电信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客户品牌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当然,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仅需要一个非常明晰的市场定位,更需要长期的贯彻与积累。

运营商瞄准行业应用

众所周知,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市场历来是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其竞争的重点。特别是对固网运营商来说,早在几年前,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互相进军对方市场时,第一步重点就放在了对行业用户、企业用户的争夺上。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话音业务的增长日趋放缓,用户的ARPU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社会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着运营商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市场。

2005年6月15日,中国网通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宽带商务 网通天下——2005中国网通商务客户解决方案巡展”,其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拓展商务客户市场空间、提升商务客户价值、宣传推广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CNC connected”品牌。紧接着8月8日,中国电信联合多家国内外IT企业组建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推出面向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各阶段需求的业务品牌——“商务领航”。同样是瞄准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用户市场,同样是通过“合纵连横”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期为商务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在企业用户市场的“英雄所见略同”,预示着固网运营商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市场的开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如果说固网运营商对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市场的关注由来已久,移动运营商则刚刚起步。2005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移动通信用户离网率逐渐上升,火爆多年的SMS业务也开始出现增长放缓的趋势,如何才能突破瓶颈?2005年的一场“超级女生”大赛,在让超女们一夕成名的同时,也让电视台、移动运营商、SP/CP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无疑为移动增值业务如何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指出了一条明路。现在,无论是ChinaMobile还是中国联通,都已经认识到移动行业应用的重要性,比如中国联通就已将行业应用划定为继SMS、图片、铃声之后的增值业务的又一个发展重点。但是,与消费市场增值业务的日渐成熟相比,行业应用市场的内容以及产业链还有待深入和完善,如何建立一个从电信运营商到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代理商、客户在内的完整良性的产业链,从而建立起多赢的模式,将是移动运营商能否在行业应用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SP整顿

“整顿”已不是新鲜的词汇,自从去年夏天ChinaMobile一纸罚单,好几家重量级的SP牵涉其中之后,似乎每个月都可以看到有SP被处罚。如果说去年ChinaMobile的整顿只是一个开始的话,那么今年中国联通每个季度都要进行的“SP季度考核”让整顿变得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平常。2005年9月30日,从中国联通下线的全网SP就有125家之多。

自从人们意识到做SP是一个挣钱的行当之后,增值业务领域就吸引了一大批想要淘金的人。淘金的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无论是有资质的还是没有资质的、有健康内容的还是没有健康内容的、有实力的还是没有实力的,都想试试。

的确,很多人在这个新兴的领域捞了一笔,许多门户每个月也都可以从运营商那儿分得一大笔收入。或许,在增值业务开展之初、运营商急需大量SP的时候,在相关的监管还未企及这一领域的时候,鱼目混珠还可能行得通。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增值业务已走过这一阶段,因此,整顿势在必行。不仅监管机构会对SP的资质和内容进行整顿,运营商出于增值业务长远发展的考虑,也会从管理的角度对SP进行整顿。

综合起来,SP遭遇整顿无外乎3个方面,内容违规、资质不够、业绩无法达到运营商要求。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的整顿大多是因为前两个原因,2005年的整顿则多是后两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将业绩作为其中的一项标准,表明运营商已经将SP考核作为起增值业务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其意义已经升华,不仅仅是“整顿”,而是“日常管理”。

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大SP的生存,小SP怎么办呢?除了难以获得全网SP的资质外,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业务的拓展,随时有可能被“末位淘汰”。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SP被迫转换角色,成为CP,原来每个月都能获得收入的细水长流变成了一锤子买卖。

整顿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增值业务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整顿可以让市场变得更规范,也让价值链的各环节分工更明确。2006年,整顿还将时有发生,那时候人们应当不会“大惊小怪”了吧!

铁通卫通掘金数字集群

2005年,对于铁通和卫通这两个“小”运营商来说,兴奋点在于数字集群。两家运营商采用ZTE的GoTa技术和Huawei的GT800技术在超过6个城市进行了试商用,试验结果表明两大中国生产的数字集群技术无论在技术、业务和价格上都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用数字集群进军行业用户市场已经成为铁通和卫通翘首以待的目标。

据悉,铁通和卫通都制定了铺设全国数字集群网络的雄伟目标。如卫通将在目前天津、济南和南京三城市试验基础上,将数字集群网络扩展到全国30多个城市。在用户规模上,卫通也制定了雄伟的目标,计划2010年实现380万用户。铁通也在其未来3年规划中提出要达到10省29市的1000万数字集群的容量规模。

GoTa和GT800在2005年也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的极大认可,前者还入选了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在海外拓展上,两者也倾注了很大的努力。以GoTa为例,已经在俄罗斯、挪威、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得到了规模应用。值得指出的是,GoTa和GT800都顺利地成为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例如GoTa成为十运会的指定数字集群,GT800则成功服务“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

然而,还是有一些隐忧。比如如何处理好铁通和卫通的竞争关系;国家迟迟不发集群网络牌照;如何将数字集群网络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国家应急管理等结合起来等都值得思考。但相信诱人的行业用户市场和产业链的集体努力将使铁通和卫通掘金数字集群市场梦想成真。

电信监管任重道远

2005年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电信资费改革力度最大、电信监管领域推出举措最多的一年。

首先,是《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标准》的下发,使自2005年1月1日起电信码号资源开始有偿使用;其次,8月2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现行固定电话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基础上,增加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的预付费方案及分级限时套餐,使得长期引起争议的固定电话月租费制度终于出现松动迹象;随后,9月,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从10月1日起,国内、国际长途以及台、港、澳地区的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在国内的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不再实行固定资费,而是实行资费上限管理……,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使得长期以来最受消费者关注的电信资费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尽管在改革的广度和力度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但无疑使得中国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进入了企业自主、市场定价的新阶段,预示着未来中国电信资费放松管制的大趋势。

除此之外,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以此公布了手机牌照核准制细则;4月22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将自4月20日起施行的新的《电信服务规范》等措施,也必将对中国电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如此,但中国电信监管改革之路仍很艰巨,最突出的就是电信监管的热点问题——《电信法》的出台仍没有明确的日期,虽然一部法律的出台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电信法》的出台可以使电信监管者有法可依,使电信监管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为宏观管理;从静态管理转为动态管理;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管理为主的法制轨道上来。希望在2006年这一美好愿望能尽早实现。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2 20:30:33  回复

回复/评论:2005电信运营业10大事件回顾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9.243.106, 2024-05-13 04:49:19

Processed in 0.40869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