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网吧淘汰:竞争还是牌照
网友【老编】 2006-12-02 20:30:33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5995    1    1
三年前,当国家相关部委宣布收回各地方行政部门单体网吧牌照审批权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质疑。因为有了移动、联通在中国特色的行政体系下而几乎垄断了ChinaMobile通讯产业的先例,人们担心网吧这个产业会步其后尘,成为少数人牟取利益的途径。

而实际情况是,在此之前由于审批手续的过于繁琐,有心开网吧的投资者叫苦不迭。但是多层、多部门的审批程序又令政府部门对网吧这个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从而导致了产业集中地区网吧太过密集、恶性竞争,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所限,网吧资源不足的现象。为了净化中国整体的网吧产业、从新规划网吧资源的分布,国家相关部委采用了宁缺毋滥、壮士断腕的手段,收回了各地方行政部门单体网吧牌照审批权,也为自己下一步的整顿计划留下了伏笔。

三年之痒:牌照控制手段“惨败”

2003年,在宣布收回各地方行政部门单体网吧牌照审批权的同时,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还陆续批准了10家单位在全国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这也是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收回牌照审批权后,所做的一个尝试或者说是补偿。由于有着“不少于20家连锁网吧直营店,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的最基本标准。所以这些获批准的单位均是实力雄厚、野心勃勃。再加上相关部门“中国当时网吧市场规模已达400亿人民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网吧产业似乎已经找到了应该走的“特色道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前期网吧缺乏规划导致的网吧市场良莠不齐、地方保护主义、20%的高额税率、黑网吧的无序竞争令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在政府规划与市场环境的竞争中,政府强制的导向政策一度“惨败”。其实,连锁网吧应该是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的一招“妙棋”。连锁网吧集约化、规模化的统一管理与运作手段可以更有效的节省运营成本,从而达到企业、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但是,当时连锁网吧在具体执行时却范了一个错误,就是过度的强调企业实力与初期的规模化发展。当“不少于20家连锁网吧直营店,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的连锁网吧牌照申请最基本标准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相信很多的、有着多年网吧运作经验并且愿意参与其中的网吧老板都感到很失望。近十年的网吧产业不可能给白手起家的网吧“先驱者”们带来如此丰厚的资本,而拥有如此资本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在别的领域获得成功、没有网吧运营经验却垂涎网吧产业利润的企业,运作经验与资本的矛盾让连锁网吧在诞生伊始就陷入了困境。当资本令经验“望而却步”,而经验让资本“举步维艰”的状态形成时,连锁网吧成了双方都不愿触及的“禁地”。一个条款中对数字的考虑不周让本来美好的创意成为“镜花水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究其原因,国家相关部委的牌照控制手段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单一的控制手段并不能适应中国所有的地区。著名的网吧资深评论家赵福军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据官方统计现今国内网吧市场的规模为11万家,而此11万家网吧中90%以上都是中小规模的单体网吧,其影响力不会超过半径五公里的范围之外,试问这样的牌照数量与规模能够将全中国覆盖吗?”确实,相对于中国的面积、人口,中国的网吧数量太少了。但是,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些本就不多的网吧有70%以上集中在中国不到10%的领土上,资源的分配不均让本不饱和的中国网吧市场呈现出了一种“过度饱和”的现象。而牌照控制手段由于采取了“一刀切”的“省事”(或者说是不负责任)手法,没有彻底考虑到市场与地域的固有特性,忽略了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老、少、边、穷”地区,政策上牌照控制手段的“惨败”也就从开始就注定了。

如果在网吧牌照控制政策出台前,能够彻底的对全国范围的计算机拥有状况及网吧饱和率做个调查,并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订几套不同的政策,做到具体情况集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相信今天的网吧资源分配状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与之类似的是在2003年获得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批准运营的10家连锁网吧企业。首先,我不怀疑这些企业对网吧产业的信心与良好愿望,但是这10家企业中的绝大部分在运营初期的想法基本上是想通过这次行政上的政策桎梏,以达到自己对网吧产业的初步垄断,从而创造最大化的利润。这种想法令这些企业盲目的在网吧基本趋于饱和的市场或地段进行相对网吧整体产业而言的重复投资,使本就竞争激烈的地段陷入了更严重的恶性竞争中去。一方面加大了原本饱和地区网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也给自己进行初期的循环资本积累造成了障碍。另外,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获得经营连锁网吧的企业应在一年内开办至少20家店面,否则将重新审核其运营资格”的说法,也加剧了这些企业投资网吧店面的盲目性。

虽然,三年来,连锁网吧由于各种原因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但我个人仍然看好连锁网吧在中国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一要尽量避免在网吧资源趋于饱和的地段进行相对的重复投资。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情况就是这些企业可以先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进行调研,尽量将自己的店面开在真正需要网吧资源的地段,并逐步向周边的地区进行有步骤的规模化辐射。三是由于网吧不饱和地区可能存在消费量不饱满的情况,所以,在具体筹建店面时应适当考虑规模的大小,不要盲从于国家相关部委所制订的关于网吧规模的限制,当然这也要有赖政府部门的支持。四是在建设网吧店面的同时,还要深层次的挖掘相关配套服务所能带来的利润,以弥补在网吧消费欠发达地区开办店面的损失。具体可以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小食品、饮料等)、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展示获取推广费用或得到相关免费服务(类似于现在网吧通过海报对网游的宣传)、规划电子商务的实施与物流集散基地、发展网络增值业务(如在线电影的欣赏、有偿的网络歌曲下载、宽带接入服务、域名申请代理等)、其它相关的增值业务(如周边地区家庭电脑维护与维修)等方面进行拓展。五是要通过有效的经营手段,变单纯的上网经营场所为具有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上网观念的辅助教育基地,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引导。这样也能缓解社会上对网吧产业的误解。(之所以提到网吧的引导作用,是我对相关部门制订的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强制政策有不同的看法。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很多青少年并不能在家里或者学校得到足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计算机资源不够。而网吧的计算机资源往往会在某些时段处于极度不饱和状态。与其浪费这些资源,不如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让学校与网吧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网吧的计算机资源,弥补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网吧一旦与学校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网吧与学校“争夺”学生的社会不良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谁在和网吧竞争?

曾有人做过统计,说“如今网吧收费情况是1―2元/小时、甚至1元以下/小时占据了市场主流,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网吧占54.81%。”这个数据我不能肯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有一部分的网吧由于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漩涡中,收入状况入不敷出,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是,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什么原因迫使这些网吧走上了绝路?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出网吧经营者的素质问题,虽然这是令几乎所有网吧经营者厌恶的话题。但是实际情况是,当网吧在相对地区开始呈现饱和状态时,这些地区的网吧经营者并没有在管理、服务和创新上下工夫来吸引消费者,而是一味的进行价格战,单一的竞争手段也最后成为了这些网吧经营不善的“导火索”。

不可否认,在任何的市场领域,缺乏创新、没有管理的企业最后都会很快的步入“死亡”,网吧也不会例外。在以上那些网吧陷入困境的时候,我有幸与一个网吧老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当笔者问起现在他的网吧经营状况时,他表示,他的连锁网吧发展势头很好,赢利状况也不错,而且,盈利的潜力还很大。在笔者的一再追问下,他道出了其中的原由,“多元化发展,摆脱单一的赢利模式”。虽然这话有点笼统,但却道出了他网吧盈利的根本原因。三十六计中也有“围魏救赵”“暗渡陈仓”等计谋,为的就是在劣势或者均势时避免与对手发生正面接触,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如何避免损失就要看自己的头脑与手段了。那些只知道价格战的网吧不是在竞争,而是在内耗、在自杀。如果说网吧有竞争的话,只能是网吧经营者自己和自己竞争,而竞争的内容则是谁能更好的拓展经营思路,将网吧的利润点辐射到最大。

牌照控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最初,网吧运营牌照的申请手续虽然比较繁琐,但是申请的成本并不高,几百元就可以搞掂。但在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收回地方发放网吧牌照权利的三年间,这些发生了变化。虽然有一些网吧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但是在新牌照申请近乎绝望的境地中,原先网吧所拥有的牌照成了稀缺资源。于是,网吧牌照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在北京,曾有过一张网吧牌照400万的天价。甚至因此,中国的网吧产业出现了一批专门进行网吧牌照炒卖的特殊群体。而网吧产业在这三年中也有畸形发展的危险。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在近期也作出了调整,把单体网吧牌照的审批权再次下放到了地方,这意味封锁了3年的单体网吧牌照再度被放开。而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也公开表示“单体网吧牌照是否放开,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把权力下放到地方,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自己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审批,审批多少。比如说海淀永丰的网吧比较多,超过了它的市场需求,就不会再审批单体网吧。”从庹司长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显然已经认识到在网吧牌照的控制上不能一概而论,分地区、分情况具体分析,有张有弛才是解决之道。

适者生存:网吧命运与牌照无关

虽然,这三年围绕网吧的运营牌照发生了这么多的“故事”。但是,笔者认为牌照只是国家对网吧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辅助手段,单纯对牌照的控制是无法触及到网吧产业核心实质的。而真正掌握网吧命脉的还是网吧的经营者们。

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网民已超过1亿人,虽然新增的网民是以家庭上网为主。但在中小城市,有80%以上的网民是通过网吧认识互联网的。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网吧产业年产值为256.8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1∶7带动周边行业贡献的方法计算,每年网吧行业为相关产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为1282亿元,每天网吧人流量达到4000万人。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网吧的基本生存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之所以有很多网吧产生经营方面的压力,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网吧之间的竞争中,一部分网吧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到自己店面的综合潜在赢利点,并且一味的与周边的竞争对手们进行最敏感的价格战。但在消费数量没有很大增幅,也没有新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这种内耗压缩了网吧的潜在收入规模,成为了现在网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现在中国网吧产业的发展态势看,总体情况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相对默契的行业竞争规范,杜绝恶意打压,并逐步建立一个良性的竞争体制,从根本上端正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淘汰:竞争还是牌照?

在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宣布把单体网吧牌照的审批权再次下放到了地方的消息传出后,笔者约了网吧老板邹先生。邹先生1997年开始经营网吧,从8台机器的社区小网吧开始做起,现在已经拥有了5家规模在200台计算机左右的网吧。

在一个幽静的茶社中,邹先生一边细细品着黄山毛峰,一边和笔者聊起了他对网吧的看法。邹先生的5家网吧现在是3家持续盈利、2家基本打平的状况。而令邹先生最深刻的并不是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收回网吧牌照审批权后,自己手中网吧牌照疯狂增值的记忆,而是“蓝极速”事件后的狼狈窘境。

在邹先生看来,网吧牌照是否放开,对他这样的中等规模的网吧经营者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虽然一个网吧牌照曾经上百万的价格也曾让他心动,但如果放弃了网吧,邹先生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近十年经营网吧的经历已经让网吧融入了他的生活。按邹先生自己的话说“几百万听着虽然多,但如果让我拿自己的孩子去换,我绝对不干。网吧现在就好象是我的孩子,没了它,心里会空落落的,我的生活也没有了方向,不知道干什么好。而且现在一套位置稍微好点的房子就要上百万,就算我把牌照卖了,估计也‘造’不了多久,那时候我怎么办?老婆、孩子怎么办?当上班族是不可能的,开网吧这么久了,真朝九晚五的折腾,我还真没信心能坚持下来。留着店,总算自己还有点事业,每月虽然收入不多,但细水常流的,没有‘断粮’的危险,也算比上不如,比下有余了。相信很多同行都和我的状态差不多,所以只要不急等着用钱,我不会把店卖了的。”话锋一转,邹先生又说出另一番话,表示了他的担心“不过,千万不要再出现02年那样的情况了,那时侯,我成天守在关门的店里,晚上怕回家见家里人,死的心都有。”邹先生说的是2002年的“蓝极速”事件,那件事后,很多网吧停业整顿,最后因此倒闭的网吧为数不少。

谈到现在网吧牌照的再度放开,邹先生淡然一笑:“我也害怕我的店旁边多了个竞争对手,但害怕没用,最后还要看消费者认可谁。就算网吧牌照不放开,这几年我店旁边也没少有黑网吧开张,最后还不是竞争不过我,关门大吉了。再说,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对手,所以我才有了危机感,这几年想了不少办法,现在再有人想挤垮我,还真不那么容易。”

最后,邹先生说:“我开网吧是为了糊口,如果有人威胁到了我的生存,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至于牌照,我现在已经有了,所以我并不担心这个。做生意,竞争总是有的,所以优胜劣汰也是应该的。不过,这些看的不是牌照,怎么拉住消费者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现在国家会用牌照来调整一下这个行业,但是,最终看的还是市场、是顾客,他们才能决定我是能成功还是失败。”

点评;说一千,道一万,无论什么产业最终看的还是市场。政府会用一些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但那只是在把握产业的大方向上,就象邹先生说的:“虽然,现在国家会用牌照来调整一下这个行业,但是,最终看的还是市场、是顾客,他们才能决定我是能成功还是失败。”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2 20:30:33  回复

回复/评论:网吧淘汰:竞争还是牌照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18.226.93.137, 2024-06-06 14:34:58

Processed in 0.41557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