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无疑是个好东西,它对于减少SMS诈骗、减少垃圾SMS非常有价值。从长期而言,它对于建立一个有信心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提升用户对于移动小额支付的认同,对于3G时代开展基于手机平台的电子商务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方案从提出开始,到方案推行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各种反对的声音,进展也并不太顺利。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对手机实名制呢?这里不妨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是犯罪分子和潜在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就是利用手机这个工具,进行信息传输,通过手机SMS进行诈骗。如果实行实名制,其犯罪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很多信息传输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实名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他们来的,他们当然要反对实名制了。
据说,中国台湾地区绑架现象曾经比较严重,抢劫后罪犯们一般都是用预付费的手机打电话,通知被绑架者家属支付赎金。警方对于这样的电话,要追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罪犯是在移动中使用,锁定地区较难,就是锁定了地区,他一直是移动的,找到人也难,而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那是根本找不到了。但是实行了手机实名制后,绑架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通过电话号码,犯罪分子容易留下蛛丝马迹,破案率上升,犯罪分子受到了震慑。
当然这些犯罪分子影响社会舆论的能力很差,他们虽反对,但他们不太能影响社会舆论。
二是不法SP及提供手机群发服务的企业。一些不法SP,尤其是提供群发服务的公司,它们就是依靠发送垃圾SMS生存,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用户的生活。它们也是要通过手机实名制治理的对象。如果采用了手机实名制,而且执行得又较好的话,这些发送垃圾SMS的服务商就容易被找到,被惩处。他们当然不想自己的饭碗被端掉,当然也是手机实名制的坚决反对者。
相对于犯罪分子,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跟媒体讲述他们的苦衷,用一些手段让记者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更容易把自己的不满与建议,通过媒体和一些渠道发泄出来,社会影响力较大,一些媒体就在传达他们的声音。
三是没有很好理解自由和管制关系的媒体。要指责我们的同行,有点犯忌,不过确实我们一些同行,对于自由有本能的敏感,却不太理解管制的必要。一看政府出台管制政策,并不实际了解情况,就马上站出来进行指责。他们并不全面分析实名制的利弊,也不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和做法,不比较用户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利益,一味强调自由。甚至一些媒体人写文章的方式并不是找出真实的理据,唱反调就是本身的生存方式。对于这样的政策当然要站出来反对。
因为媒体有话语权,有影响力,他们在影响舆论上作用非常巨大。可是,没有深刻了解一个行业,没有认真理解一个法规,就开始评论甚至抨击,这本来就不是专业的做法。这样的媒体也是不负责的,会被读者唾弃的。
四是运营商。运营商骨子里是反对实名制的,实名制长远对运营商并不是坏事,但是眼前如果实行实名制,需要对数亿用户重新登记,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这部分钱,以现在的情况肯定要运营商自己消化,而且运营商还重新购买自己的管理系统,出台代理商政策,对于代理商进行规范,需要对代理商进行管理。此后眼前的营业厅会出现大量的排队现象,服务质量压力会大大增加,增加人手又是成本开支。实行实名制,运营商不是花一个亿的事,我看少说得数十亿,这包括进行管理平台的调整,购买软硬件,扩充营业厅,加强代理商的管理,同时也会因为购买卡号困难,减少部分收入。
当然运营商不会站出来明确反对,他们在政策出台时,即便是有微词也都只会在背后说几句。另外他们在政府的说服下也会逐渐认同,不过运营商是手机实名制实行中最关键的一环,运营商做得好,手机实名制才有价值;运营商不好好管理,不积极推进,可能使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谁也不会愿意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运营商在这种时候显得十分尴尬,不做不行,做了又没什么好处。所以他们也是一种私下的反对声支援者。
不过,从长远角度看,实行手机实名制对运营商来讲是利大于弊:一是能减少用户欠费风险,二是运营商可以对客户进行精确管理。从目前来说,客户资料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实名制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全球通的已经是实名制,用预付费卡的谁不要去交费?做一次登记不是没有成本,但是成本并不特别高,对于大家的生活影响并不特别大。个人资料泄露的问题大家也会担心,实行手机实名制后,如果制度设计不完善,代理商和运营商能否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令人怀疑。但是大运营商的管理一般都比较严格,从运营商处泄露资料的情况并不多,其实大家买房等其他方式泄露的更多,消费者的抵触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的放大和引导。
所以,从根本上看,普通的消费者根本不是反对手机实名制的主要人群,那些以消费者信息泄露为名,拖延时间的舆论,多为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