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办公室拿了一部TD-SCDMA手机打电话,感觉与2G手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很轻巧,耗电也不错。”在上周召开的“3G在中国”2006全球峰会上,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讲演中这样说道。
就在当晚,记者的手机接到这样一个号码——1890312XXXX,ZTE手机事业部TD-SCDMA终端主管罗忠生在电话那头兴奋地问道:“听得清楚么?有杂音么?我可是在行驶的车上给你打的呀。”当时记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杂音,声音保真度很高,感觉对方近在咫尺。这就是记者接到的第一个来自TD-SCDMA网络的电话,电话来自中国电信承建的保定测试网。
十几款终端有入网资格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既定安排,TD—SCDMA测试自11月起如期进入向专业用户、友好用户放号阶段。在这个环节中,TD-SCDMA终端立即被提升至最重要位置:要将友好用户与TD-SCDMA试验网连接起来,首当其冲是要给用户提供一部手机终端。
“TD-SCDMA终端产品发展很快,从今年早期的12款到目前由14个厂家生产的20多款终端产品中,已有十几款终端取得入网资格,预计今年底完成终端商业化。”TD-SCDMA技术联盟(TDIA)杨骅在“3G在中国”峰会上表示。据记者了解,杨骅所说的“入网资格”是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试用批文”。到目前为止,已有15款手机拿到批文,它们分别是基于大唐平台的8款,基于T3G平台的2款,基于凯明的1款和基于展讯平台的4款手机。不过,记者还获得另一个版本说法,则是目前已有18款终端获得入网资格。
记者同时获悉,经过测试验证阶段的几轮测试,相应规范需作一定修改,在目前的一小段时间内暂停入网测试,因此后来又有TCL等不少企业拿出了手机产品,但尚未获得入网批文。也就是说,下一阶段,可供友好用户选择的手机终端将更丰富。
“三家运营商都向我们下订单了,我们正在全力准备分批提供TD-SCDMA终端产品。”Samsung 通信技术研究院主管TD-SCDMA项目的许元默和ZTE罗忠生都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这样表示。
离商用仍有距离
不过,即便如此,终端产品相比TD-SCDMA系统设备还是走得慢了一些。“客观地讲,现在TD-SCDMA终端的稳定性离真正商用终端还存在一定差距。”杨骅在最近一次对媒体的采访中表示。据悉,经过试验网测试,TDIA对现阶段TD-SCDMA产业化情况的总体结论是:系统设备已经具备商业化的能力,而且有批量供货的能力;终端芯片预计年底具备商业化的水平;终端随着2005年第二季度终端厂商整体进入整个终端产业链,实现了绝大部分3G基本功能,预计今年底将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目前TD-SCDMA终端芯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耗偏高、稳定性不足,对于新业务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TD-SCDMA终端芯片研发工作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商用度和集成度的提高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其实一些终端厂商的负责人也表示,稳定性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业务集成也不难,但是由于目前看不到商用的目标客户,他们不知道客户对3G终端业务的具体要求,因此,终端的业务开发只能是由制造企业根据自己对3G的理解来进行。只要目标明确,终端企业就会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很好地解决稳定性问题,但前提是需要明确客户和市场。”杨骅说。
“现在所处的向友好用户放号阶段可以说是TD-SCDMA可运营的序幕,TD-SCDMA的技术验证阶段已经过去,下一阶段更重要的是TD-SCDMA的运营。在这一阶段中,用户体验很重要,我们手机企业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更好更人性化的终端表现让用户去喜欢新的网络。”罗忠生表示,“对此,我认为双模手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下阶段力推双模
在友好用户试用阶段,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只在城市的部分地区有网络覆盖,以青岛为代表的地区虽然全网在市中心城区覆盖,但毕竟友好用户也同时是现有GSM或CDMA网络的用户,一款既覆盖TD-SCDMA试验网,又覆盖现有移动网络的双模手机更有利于用户体验TD-SCDMA网络。“否则出了TD-SCDMA覆盖区域就会没有信号,普通用户不理解这一点,容易误会是网络问题,不利于他们客观地评价TD-SCDMA网络。”罗忠生表示。
“TD-SCDMA终端未来主要从解决终端的多样化问题入手,要在多模终端上下功夫。现在已经有五款双模终端推出,未来希望有更多厂商具备实现双模终端的能力。”杨骅也表示认同,“我认为到了3G时代,双模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全球拥有三个3G国际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完全使用一种标准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欧洲的大门把得比较紧,只采用WCDMA标准;而美国已经陆续放开,CDMA2000和WCDMA标准均有,未来TD-SCDMA也有可能会进入;在中国市场,有可能三种标准都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模或者多模终端能够更好地满足商业用户的漫游需求,并且形成一个新的业务群体,但这个群体很可能会局限于高端用户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