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政府部门和运营商针对SP行业出台整治措施最严厉的一年。随着信息产业部《关于信息服务类用户申诉调查处理的实施细则》从本月10日起正式实施,SP行业再掀波澜。那么,新规将对SP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短期:处理投诉的成本增加
由于新规规定用户对霸王SMS的投诉,运营商和SP如果提供不了免责证据,就将被视为违规。这样一来,用户投诉的成本大为降低,其结果是直接导致用户投诉的上升,SP则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用户的投诉和理赔。
而且,时下出现了两类让运营商和SP都头疼的“投诉专业户”,一类是胡搅蛮缠型,第二类是高学历高智商型用户。后者在发现SP存在问题后,就会先购买服务后投诉,这类用户购买服务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以索赔为目的。这些用户熟悉电信业务和相关法规,经常利用SP经营中的漏洞进行高额索赔。SP要么高额赔付,要么面对摘牌危险,在权衡二者利弊后,多数SP选择忍痛赔付。
中期:利润下滑已不可避免
从目前来看,SP行业同质化非常严重。去年中国SP总数超过3500家,但提供的产品非常相似,利润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使不少SP走上了“歧途”。在有关部门严厉打击SP违规违约时,很多SP顶风作案,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形象,这也是信息产业部不断出台整治SP措施的主要原因。
以历史经验来看,对中小SP的清理以及行业的整治并未真正冲击到行业中的领先者。目前SP行业内“二八”现象非常突出,尽管SP数量很多,但行业内的利润却集中于少数SP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几家大SP手中。对行业的整治从某种意义上是消除了大SP的竞争对手,有利于使行业经营更加规范。
不过从今年的几次整治来看,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小SP,几家大SP也受到了影响,国内SP不但净利润将大幅下滑,收入增长势头也将减缓。Tom.com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旗下的MMS、WAP等无线业务收入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远期:业务亟须转轨
面对日益恶劣的行业形势,SP也正在加快突围,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TOM已经在把精力从其主导的无线增值业务向一些新型业务拓展,包括TOM-Skype和UMPAY联盟。
同时,打通产业上下游的模式也受到SP的青睐。另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也被业内重视。不少SP表示,未来有实力的SP必然会在营销、品牌建设以及新技术上加大投入。
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3G业务带来的市场机会也成了SP的“救命稻草”,以娱乐为主题的无线增值业务将创造庞大市场的判断已成为行业内一种共识。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些美好愿望的实施难度很大,在2008年之前,不管3G牌照是否发放,都难以形成较大的用户规模,因此在两三年之内,SP来自于3G业务的收入难有根本性的扩展。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介入SP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SP必须加快与CP融合,直接拥有最终的内容资源才能在未来的合作中拥有一定的谈判地位。
因此,SP未来经营亟须转轨,或者跟CP融合,或者向互联网其他业务转型,否则将面临被行业淘汰的危险。而在转型之后,“单纯”的SP可能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