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彩铃因其时髦、好玩、花样繁多等特点备受用户青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将其视为张扬个性的代表。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彩铃样式繁多,但因其建立在网上或SMS定制的基础上,总免不了“批量生产”,用户使用最多的也无非那些“明星彩铃”,一如曾风靡一时的“老鼠爱大米”。那时拨通老友手机,大半都是千篇一律地响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难道这也叫个性?
时下虽无“老鼠爱大米”之流倾倒众生,但仍有一些“个性彩铃”小成气候。在多数手机响着同样的彩铃,这是叫个性,还是叫跟风?当“浪漫手机”频繁响起,纵使周杰伦再有魅力,想必也不浪漫了吧。随着彩铃用户的规模逐渐扩大,彩铃和其他产品一样,走上了一条被规模使用的道路。在中国,很多人穿一个牌子的衣服,拎一个牌子的皮包,喷一个牌子的香水……如今,很多人已经在用一个彩铃。代表个性化的彩铃开始走下神坛,变得普及化、大众化。
其实在国外很多国家,彩铃并没有像中国和韩国这么受欢迎。比如追求时尚、浪漫,讲究独特、个性的法国人就对彩铃并不感冒。他们认为,经营彩铃的厂商虽很注重更新,但每条彩铃却都是尽可能多地推销给所有愿意定制的顾客,这样一来,几乎每条彩铃都会有成千上万人在同时使用。他们不屑抄袭别人的想法,认为过多雷同,是很没品味,很没面子的事情。这也就是说,被国人视为个性文化代表的彩铃被法国人看作是毫无个性的东西。
其实彩铃要想真正张扬个性,应该打破批量生产的模式,让广大用户都能将自己天马行空、独特创新的想法制成彩铃。届时,运营商可以收取彩铃使用费,而彩铃制作公司将收取制作费。也许你认为这不可思议,但如果用户能使用一条真正代表个性的彩铃,只要制作费用公正合理,想必让用户买单并不是太大难事。